(一)为什么读博,读研?
许多研究生对于自己的付出与回报、师生关系、发展前途普遍感到失望,甚至是不满和愤闷。
其实,仔细想一想,这些不开心的事,几乎每个研究生都会遇到。
在付出与回报方面,面对最近几年陡增的考研大军人数,自己经历千辛万苦PK掉千军万马,但真正上岸之后才发现,不过是刚从一个“内卷”跳入到另一个“内卷”之中,整天效率低下且身心疲惫。
在师生关系方面,导师强占学生研究成果、恶意延期毕业、学生抑郁甚至自杀、将导师的“恶行”公之于众的消息,近些年来大已经见怪不怪了。
在发展前途方面,即使研究生毕业了又如何,真就意味着好工作、高收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于新冠疫情和高校扩招的双重影响,几乎各个行业都在裁员,找工作并不是一件易事。很多清华与北大的博士、硕士都去应聘街道城管、县城编制。
对于“读研,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就是:当你开始想要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拥有了读研的意义。
因为,是读研教会了你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正如杨绛先生曾经说过:“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与之类似,我想:读研的意义,大概就是用人生感悟去读研,用读研所得去感悟人生。
如果把读研比作人生的一场修行,从准备考研开始到拿到毕业证书结束,我们所读的每一本书、遇到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是坏,是高兴还是忧郁,无不是在丰盈自己人生的厚度。
因而,读研过程之中,那些看似无用甚至刺痛心扉的人和事,往往决定了一个研究生一生的心胸与格局。
读研的快乐大致相当,但经历的痛苦却各有不相同。其实,面对无数的痛苦,我们大可不必忧郁,更不应想不开而去自寻短见,而应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
最近几天,在看《杨绛传:生活不易,保持优雅》的书,从中对读研又有了新的感悟。
纵观杨绛先生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曲折。前半生,她历尽战乱与饥荒的困境;后半生,她又饱尝生离与死别的孤苦。
然而,即便生活对她施以连番重拳的打击,她却始终从容回击。她的豁达心境,离不开她读过的书,遇过的人,扛过的事。
这更令人深信:那些岁月化作的履历,都一桩桩构成了她生命里最美的风景。
(二)你为什么选择读研/读博?
读研现在越来越普遍,也就越来越不吃香了。读是不想辜负那为之奋斗了许久才得到的成果,但也可能错失了最佳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发现用读研来规避就业非常不现实,因为等自己毕业的时候硕士也一大堆了,于是乎反而感觉压力更是山大。更因为读着读着发现做科研比考研更寂寞,所以读着特后悔。如果不读研,又怕学历低了找不到好工作。不读的话,感觉本科学的都是皮毛,貌似什么自己都能做,但又什么都不会做。等自己工作了三年,发现自己还是在原地踏步,因为头一年是择业,第二年是再择业,第三年有可能是创业,到了第四年读研的毕业了,人家找到的工作轻松拿到的工资比辛辛苦苦的自己赚得多,这个时候又会后悔没读研。再过三五年,发现人家读研的老早就评上高级工程师了,自己还得去在职读个研才能根据工作年限来评高级,否则只能拿工作年限跟人家学历高的拼。等工作年限到了,自己再做几年就退休,然而人家学历高的老早就提升到自己的级别了,退休的时候还能再提一个档次,所以不读研又非常后悔!说白了,这就是鱼与熊掌的问题,不可兼得,有得必有失,哪里有好处两头赚呢?一方面羡慕本科毕业早早出去工作的同学,一方面又期待读研毕业刚拿到的工资就轻松超过已工作三年的本科同学。此时的内心是矛盾的,但最终大部分还是会选择继续读下去。关于这个话题,不少在读研究生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读研本身不后悔,后悔的是为了读研而读研,原本想上的院校没有考上就选择了调剂,结果研究生生活和原来想考的学校天上地下,没有办法,研二硬着头皮在继续,现在的导师还在极力劝我读她的博士,我只能心里默默说一句:不会一错再错。不后悔,我读研和本科同学工作的相比,他们赚的钱比我也多不了多少,我上研究生就没再花家里钱,实习期间就能赚他们的工资,这样既拿到了学位又不耽误赚钱,还想再读个博,毕业当高校老师,过安定的生活。没什么可后悔的,什么样的路不都是自己选择的吗,既然选择了,怎么也要坚持下来啊,不读研有不读研的一番天地,读研有读研的一番天地,我认为都很好。在所有的回答中,有一个回答引起了许多研究生的共鸣:对读研这件事本身不后悔,但就是极度后悔选的导师或专业。
(三)你为什么选择读研\/读博?
读研现在越来越普遍,也就越来越不吃香了。读是不想辜负那为之奋斗了许久才得到的成果,但也可能错失了最佳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发现用读研来规避就业非常不现实,因为等自己毕业的时候硕士也一大堆了,于是乎反而感觉压力更是山大。更因为读着读着发现做科研比考研更寂寞,所以读着特后悔。如果不读研,又怕学历低了找不到好工作。不读的话,感觉本科学的都是皮毛,貌似什么自己都能做,但又什么都不会做。等自己工作了三年,发现自己还是在原地踏步,因为头一年是择业,第二年是再择业,第三年有可能是创业,到了第四年读研的毕业了,人家找到的工作轻松拿到的工资比辛辛苦苦的自己赚得多,这个时候又会后悔没读研。再过三五年,发现人家读研的老早就评上高级工程师了,自己还得去在职读个研才能根据工作年限来评高级,否则只能拿工作年限跟人家学历高的拼。等工作年限到了,自己再做几年就退休,然而人家学历高的老早就提升到自己的级别了,退休的时候还能再提一个档次,所以不读研又非常后悔!说白了,这就是鱼与熊掌的问题,不可兼得,有得必有失,哪里有好处两头赚呢?一方面羡慕本科毕业早早出去工作的同学,一方面又期待读研毕业刚拿到的工资就轻松超过已工作三年的本科同学。此时的内心是矛盾的,但最终大部分还是会选择继续读下去。关于这个话题,不少在读研究生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读研本身不后悔,后悔的是为了读研而读研,原本想上的院校没有考上就选择了调剂,结果研究生生活和原来想考的学校天上地下,没有办法,研二硬着头皮在继续,现在的导师还在极力劝我读她的博士,我只能心里默默说一句:不会一错再错。不后悔,我读研和本科同学工作的相比,他们赚的钱比我也多不了多少,我上研究生就没再花家里钱,实习期间就能赚他们的工资,这样既拿到了学位又不耽误赚钱,还想再读个博,毕业当高校老师,过安定的生活。没什么可后悔的,什么样的路不都是自己选择的吗,既然选择了,怎么也要坚持下来啊,不读研有不读研的一番天地,读研有读研的一番天地,我认为都很好。在所有的回答中,有一个回答引起了许多研究生的共鸣:对读研这件事本身不后悔,但就是极度后悔选的导师或专业。
(四)为什么研究生不想读博?
年龄和能力年龄和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些人读完博士岁数很大,在参加工作反而没有读完研究生之后就参加工作来的经济划算。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大多数人都是希望通过读完研究生拿到文凭之后找一个好工作就可以了,并没有想再获取更高的学历,也不想继续在学术的道路上发展。其次,博士要求论文的难度要比研究生大得多。大多数人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会为论文所困扰,感觉到力不从心,自然不可能再去读博,这样的话压力更大。
过程特别煎熬,特别难坚持。研究生不想读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就业压力: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认为拿到硕士学位就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并没有必要继续深造。
2.经济压力: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周期长,学费高,生活费用也相对较高,需要经济上的支持,对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来说,面对这种经济压力,会让他们望而却步。
3.自我认知:有的研究生可能会觉得自己在研究生阶段就已经实现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接下来读博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4.对博士生活的不了解:对于一些准备读博的研究生来说,他们并不理解博士生活的各种方面,比如博士学位的获得需要无数次的辛苦尝试和不断接受挫折,而非一蹴而就,这对他们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5.导师选择:读博的过程中,导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位好的导师能够提供专业知识培训、指导研究项目、并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鼓励。但博士生与导师之间的合作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人格不和、教育观念不同、研究方向不一致等。
6.个人兴趣和爱好:研究生有可能发现,进入某个领域学习后,同一领域中的各个研究项目的研究方式和内容实际上差异巨大,这就可能导致研究生对某些方向产生了好感,而对其他方向失去了兴趣。
7.热衷于就业机会:研究生有时会发现,完成研究学位可直接为自己得到一份工作,而继续读博可能无法立刻为自己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
总之,研究生不想读博的原因是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每个人的选择因素不同。然而,读博对于某些人而言仍然是一个值得一试的事情,为他们的人生和事业发展打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五)你为什么考研或者读博?
(六)为什么现在读研的很少,读博的越来越多?
研究生就业市场存在三大痼疾随着研究生不断扩招,其学历“含金量”有所下降。记者调研发现,目前研究生就业市场存在三大痼疾。
一是区域偏聚、行业不均、结构矛盾等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研究生就业市场上始终存在供需结构矛盾、就业地域扎堆、培养机制不适应市场需求、研究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就业竞争力参差不齐等问题。
作为就业市场选择的结果,女研究生求职困难、文史哲等基础专业研究生就业困难等越来越明显;甚至研究生的第一学历背景也成为不少单位遴选人才的一道门槛。
二是研究生培养体系对于就业市场信号的反应明显滞后。市场经济在研究生就业市场中逐步起到了基础配置作用,但是国内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未能迅速适应市场变化。长期以来国内研究生培养多以面向基础研究为主,一些就业需求不足的专业招生规模在扩招过程中同样增加,进一步导致了研究生就业的专业结构矛盾。
近年来,应用型专业硕士培养无论从数量还是专业范围都逐渐扩大,但由于长期以学位型硕士教育为主,这一改革尚未完全适应市场需求。部分新兴专业硕士学位是否能得到市场认可,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多位在校和已经毕业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认为,目前的课程体系、教学安排与学术型硕士差不多,实践性并不大,体现专业学位特色的课程并不多。
三是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薄弱,就业观念缺乏理性。国内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针对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更是远远滞后。相关职业规划教育开展非常少,至今鲜有高校专门开展针对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此外,长期以来,研究生教育定位于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从学校到课题组,从导师到研究生本人对求职能力的提升不够重视。遇到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时,研究生的求职技能往往捉襟见肘,造成了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巨大浪费和研究生就业市场的不规范发展。
(七)为什么很多人读完研究生后就不读博士了?你会读博士吗?
为什么很多人读完研究生之后就选择不再攻读博士,你会选择读博士呢?博士和研究生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区别,就是博士对于该行业或者该专业的研究会更为的深入化。因此有许多人认为,读完研究生之后已经符合了相关企业或者想任职的单位招聘资格,那么他们就会选择到单位当中进行应聘,而不会继续攻读博士。对于网页,我如果能够达到单位的应聘标准,我也会选择读完硕士就结束自己的学习生涯,开始应聘工作。
当然在有些职业当中,博士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就好比医生这个专业。想要到三甲医院成为一名医生,那么博士学历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博士学历是代表着一名医生的知识程度,如果证明医生并没有特别优秀的学历,那么就代表着他在这个专业当中的研究没有过于的深入。众所周知,三甲医院是非常重要的医院,因此招收的医生都是凤毛麟角。所以,如果一名医生,没有名牌大学的博士学历,想进入这些优秀的医院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对于其他的行业则可能不一定需要博士学历作为条件。因此在这些行业当中可以选择攻读完硕士之后就可以进行应聘,而且在这些行业,往往硕士一定是一种比较高学历的应聘者身份。同时在这种行业当中是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够更有价值。因此该行业更看重的是经验而不是学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当完成一定的学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到单位或者企业进行应聘。
当然每个人追求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有点儿希望能够在这个专业当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或者突破这一限度。因此他们会选择去完成博士学业,而有的人选择尽快的参加工作。那么他们就不会接受博士的教育。
因为读研究生跟读博士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读研究生可能很轻松就能读完。但是读博士需要大量的时间跟精力,我是不会读博士的。
因为读研究生已经够苦的了,所以一般读完研究生的人不愿意再去读博士了,感觉特别的辛苦。我不会选择读博士的,我认为自己应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好好的去享受生活。
我就没有去读博士。研究生所学的知识还是比较大众化,博士的话就更加的专业。以后就业的选择面会小很多。
现代社会如果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取得更高的学历是很有必要的,高学历可以成为很多好工作的敲门砖,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取得研究生的学位已经很了不起了,这其中的艰辛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大部分人是不会选择继续读博士的,因为读博士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而且博士证书也不是那么好拿的。那么影响人们继续读博士的因素有哪些呢?
年龄因素很多人读完研究生已经二十七八岁了,再去读博士,毕业后已经三十多岁了,这对于他们来说,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成家立业,毕竟读博士期间,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顾及到自己的家庭,所以很多人是不会选择继续读博士的。
家庭负担很多人不继续读博士的原因是考虑到经济条件问题,如果要自己上班赚钱来供自己上学,那学习上的时间就减少了,不能专心地读博,而到了读博的年纪,也不能全靠父母的支持,读博的费用是很高的,很多家庭也供不起。
职业发展规划很多人不继续读博士,考虑的是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读博后大部分人会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而学术研究也没有那么容易,有些人甚至还会觉得枯燥,没办法坚持下去,还不如读完研究生,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呢,有读博士的这几年时间,轻轻松松就把钱赚了,做好职业规划,也会发展得很好,这也是很多人不想继续读博士的原因。
对于大部人来说,研究生就是一个很高的学历了,找工作也比较容易,而且研究生的工资也比较理想,有没有必要继续读博士需要综合衡量,另外还要看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兴趣以及能力,不能盲目地去读博士。
(八)为什么导师喜欢读博的研究生
因为导师希望能够多带你几年,现在读博的人越来越少了,导师希望能够带一个,读完了硕士还要读博士的研究生。
(九)研究生毕业为什么不能读博士了?
大学毕业生考研的时候特别执着,对考博却退而止步,其根本原因是:博士毕业要求高,攻读博士很辛苦,搞研究是一件“苦差事”!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考研究生一直比较火热,主要原因是受到就业的压力:本科文凭“贬值”,要想选择好的城市、好的岗位、好的待遇,硕士文凭是“基本要求”!然而硕士毕业以后,大部分学生对考博退而止步,这与读博士很辛苦,博士毕业要求高、搞研究是“苦差事”等有关!
一、研究生毕业面临的压力比本科大
本科毕业和研究生毕业,学生需要面对的压力相差很大!本科毕业,年龄一般在21岁-23岁之间,年龄相对比较小,面对的压力也小,结婚、成家、挣钱等问题,还比较“遥远”;硕士毕业,年龄一般在24岁-26岁之间,年龄相对较大,面对的压力也大,结婚、成家、挣钱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从就业角度来说,对大部分学生来讲,硕士文凭已经很有“优势”,没有必要一定要“读博士”!
二、博士毕业要求高,攻读博士很辛苦
各个学校对博士毕业都有明确的要求,博士阶段要修完规定学分和通过论文答辩,还要求发表高级别的文章、参加国际会议等,文科与理工科都有类似的要求。硕士阶段,对发表文章则没有明确的要求。博士生要发表高级别文章,是一件“高难度”的工作!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为了发表高级别文章,博士研究生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读文献、找思路、泡实验室等,文章也需要“来来回回”的修改很多次,因此攻读博士学位确实“很辛苦”!实际上,博士阶段的生活是“枯燥乏味、压力山大”!考研究生的时候,本科生对研究生的生活没有认识,上研究生以后则对博士生的生活有“深刻体会”,也将导致一部分研究生不愿意继续“遭罪”!
三、搞研究是一件“苦差事”
博士阶段培养研究生在专业领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博士生毕业以后,将在专业领域从事“研究、研发”等相关的工作!实际上,“搞研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是一件“苦差事”:因为要在未知领域进行探索,为此要经常面对“失败”的打击,经常性的为解决某一个问题而“彻夜失眠”,周末加班是“常态”等;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年纪轻轻就“白发苍苍”,谈不上享受生活,简直就是“苦行僧”,往往还“自得其乐”,使人难以理解!搞研究并不意味着“高收入”,付出与收入之间不成比例!此外,从事研究工作对个人能力、智商、耐力等,都有较高要求,也导致部分研究生不愿意“继续读博”!
总结: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阶段,博士阶段的要求高,读博士很辛苦!目前已经不需要“考博”,各个学校已经推行博士生入学的“申请考核制度”,只要个人有读博的意愿,提出申请,通过学校的考核即可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