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继续考研网 同等学力

2024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继续考研网 · 2024-06-24 09:51:16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所属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4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同志担任第一任校长。1954年,学校从天津迁到北京,为我国工会和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培养了建国后最早一批劳动经济管理专业人才。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为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培养了大批中高级管理干部和工会工作专门人才。2003年,为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关系发展以及我国工会工作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国工运学院转制升格为普通高等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校现有北京及河北涿州两个校区。



目前,学校形成以本科教育为重点,工会干部培训为使命,高等职业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工会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劳动关系系、安全工程系、公共管理系、法学系、经济管理系、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学院、基础部、外语教学部等十二个教学系(院)部,开设有15个普通本科专业及方向,有劳动关系、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构建起以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安全工程、劳动法、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等特色专业组成的面向劳动关系和工会工作领域的学科专业群,涵盖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工学、艺术学等6大学科门类。学校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学校现招收普通本科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及高等职业学生,目前共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5900人。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每年还承担着全国省、地两级工会和大型企业工会干部岗位培训任务,年均培训约6000人次,并开办全国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成人本科教育。



自创始至今,学校有较为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54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7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10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学校还常年聘请其他高校的知名学者以及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作为全国工会系统的最高学府和劳动关系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拥有一批从事劳动关系、劳动法学、工会理论、劳动经济、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学科专业的资深专家,其学术研究水平居国内前列。学校设有劳动关系研究所、劳动法与工会法研究所、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所、安全科学与管理研究所、劳动力市场研究所、社会结构与政治发展研究所、中国职工舆情研究所等16个研究所,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并积极参与我国工会和劳动立法工作。



学校作为全国劳动关系及工会图书信息中心,图书馆现有各类中外文纸质藏书67万册,电子图书120余万种,为学校师生及全国工会组织提供教学研究及信息咨询服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是中国政治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学校主办的《中国工人》杂志,是研究和宣传职工权益的重要舆论阵地。



学校重视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际组织保持经常性的合作与学术交流,并与日本爱知大学、俄罗斯劳动与社会关系学院、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越南工会大学、法国IPAG高等商学院、白俄罗斯劳动与国际关系学院、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定期开展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举办国际性和区域性学术会议。

2024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所属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4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同志担任第一任校长。1954年,学校从天津迁到北京,为我国工会和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培养了建国后最早一批劳动经济管理专业人才。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为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培养了大批中高级管理干部和工会工作专门人才。2003年,为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关系发展以及我国工会工作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国工运学院转制升格为普通高等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校现有北京及河北涿州两个校区。



目前,学校形成以本科教育为重点,工会干部培训为使命,高等职业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工会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劳动关系系、安全工程系、公共管理系、法学系、经济管理系、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学院、基础部、外语教学部等十二个教学系(院)部,开设有15个普通本科专业及方向,有劳动关系、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构建起以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安全工程、劳动法、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等特色专业组成的面向劳动关系和工会工作领域的学科专业群,涵盖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工学、艺术学等6大学科门类。学校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学校现招收普通本科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及高等职业学生,目前共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5900人。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每年还承担着全国省、地两级工会和大型企业工会干部岗位培训任务,年均培训约6000人次,并开办全国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成人本科教育。



自创始至今,学校有较为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54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7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10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学校还常年聘请其他高校的知名学者以及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作为全国工会系统的最高学府和劳动关系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拥有一批从事劳动关系、劳动法学、工会理论、劳动经济、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学科专业的资深专家,其学术研究水平居国内前列。学校设有劳动关系研究所、劳动法与工会法研究所、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所、安全科学与管理研究所、劳动力市场研究所、社会结构与政治发展研究所、中国职工舆情研究所等16个研究所,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并积极参与我国工会和劳动立法工作。



学校作为全国劳动关系及工会图书信息中心,图书馆现有各类中外文纸质藏书67万册,电子图书120余万种,为学校师生及全国工会组织提供教学研究及信息咨询服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是中国政治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学校主办的《中国工人》杂志,是研究和宣传职工权益的重要舆论阵地。



学校重视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际组织保持经常性的合作与学术交流,并与日本爱知大学、俄罗斯劳动与社会关系学院、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越南工会大学、法国IPAG高等商学院、白俄罗斯劳动与国际关系学院、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定期开展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举办国际性和区域性学术会议。

(三)关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学校环境很差,不知道你是哪里人,如果是城里人来到那里肯定受不了。因为在纯农村,所以卫生条件也不好,生源差距也很大,北京学生不到2本分数线也能去个不错的专业。而且天南海北的人都有,杂七杂八的人也很多。所谓劳动关系么,搞关系是主要,劳动是其次。如果你还很擅长搞关系,那么可以试试。

反正大一大二基本上是与世隔绝的,如果要出去起码屁颠屁颠做3,4个小时的汽车,有两年时光就这么过,毕业也不会有什么对口的工作,还是要看你的背景和能力,或者考研走走。

切记,来这个学校跟来北京一点瓜葛都没有。你如果觉得来这个学校就是去北京了,那就错了。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一所以社会科学为主,重点培养劳动关系、劳动法律、经济管理、公共管理人才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学院紧紧围绕精品化、特色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专业化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分别设有劳动关系系、工会学系、公共管理系、法学系、经济管理系、安全工程系、文化传播系、英桥高等职业学院(二级学院)、基础理论部、外语教学部、计算机网络中心和工会干部培训部等十余个院系部。

注意问题。谢谢

我们学校新闻学属于文传学院的,跟其他专业一样,在涿州上两年的。涿州的环境没有很差的啊,校内的话我觉得还好,图书馆啊、教学楼、食堂都不错啊,而且学校里面有两个大型的花园,住宿的话你可以选择公寓型的,每学年1000,也没比普通公寓贵多少,而且还有空调神马的,就是离教学楼远。学校是在涿州的郊区,外出不太方便,但是比较利于学习,社团活动很多。新生不让住本部我想主要是两个原因:1、本部地方小(首都花园式学校),虽然环境、位置、交通都不错,但是学校在文革的时候被瓜分的就剩下现在一点了;2、在涿州大一的可以不要一下子就被北京的繁华迷乱了,还真的是可以静下来的。(现在回本部了,除了觉得北京很方便以外,真的很怀念涿州)

四周不是玉米地吗。。

是玉米地啊 涿州本来就是一个小县城 就因为离北京近 所以好一点 有人种地很正常不是吗? 每周有两天校车接送学生到市里逛街什么的~

那校区还是可以的吧?

我觉得还是可以的,看你什么要求了。也有人从小生活在富足的地方,没见过农村一样,非要回去复读重考什么的,搞笑得很。现在觉得,不管你是多少分考过来的,是不是一本调档过来的,这个结果都是个人情商加智商的结果。学校是总工会直属的,福利还是不错的,二本院校里面学习氛围算是好的啦

(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报名及考试时间2024(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部分上班族想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习先进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提升解决和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综合能力,以便获得更好的职场境遇和工作前途,却不了解其报考时间。本文就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报名及考试时间”做下详细介绍。

一、报名时间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职研究生MPA报名方式是专业硕士,报名分为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该专业报名网站是“研招网”,网上预报名时间是每年9月份下旬,正式报名时间是每年10月份。报考人员需在报名时间内登录研招网,进入报名系统按要求如实的填写提交各项报考信息,完成网上报名事宜,逾期将无法补报。

2、网上报名结束后,报考人员还需在每年11月份中下旬参加现场确认,参加确认需备齐身份证、学历及学位证书原件等报名材料。报名信息通过确认后,需要缴费、采集图像等,并按规定下载打印准考证。

二、考试时间

该专业考试包括全国联考和院校复试。

1、全国联考时间是每年12月底或次年1月初。联考是国家统一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是管理综合和英语二,考试机会每年只有一次,报考人员需持准考证、身份证按时参加。

2、通过联考可以进入复试阶段。复试由院校组织,复试时间一般是次年3、4月份,整个复试阶段通常会持续两个月,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复试之后由院校按照择优原则录取。

上述内容就是关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报名及考试时间的具体介绍,意向学员可提前进行复习备考,并在规定时间报考。如有MPA的其它问题,欢迎咨询本站在线老师或查看院校招生简章。

(五)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公共管理硕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简介)

目录catalogue

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调剂技巧详解!

2、在职人员获得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证书在网上可以查询吗?

3、专科可以报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吗?

4、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招生简章2024汇总!

5、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报名及考试时间2024

6、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培养特色及报考优势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调剂技巧详解!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采用专业硕士类型进行招生,考生满足招生条件后,入学需依次参加全国联考和院校复试两次考试,综合成绩合格后才能入学,联考之后部分学员想调剂到该校攻读MPA课程,下面分享一些小技巧供广大学员参考。

一、明确个人未来考研目的

联考通过后,总有一些考生联考成绩达到国家线但未满足院校线,那么就需要考虑是来年再考,还是选择调剂。如若选择来年再考,需要提前通过各大网络平台、往届学子等各种渠道收集备考资料,并按部就班的进行复习。如果选择调剂,要随时调整好心态,还要尽早安排调剂各项事宜。

在职人员获得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证书在网上可以查询吗?

近年来开设在职研究生的高校逐渐增多,其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深受大众青睐。报读该项目者大多是冲着丰富的专业知识、高端的人脉资源以及毕业后的优质双证而来。那么,其证书在网上可不可以查询呢,下面来解答。

证书可以在网上查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的招生类型为专业硕士。这个类型与统招生的报考模式一致,一起报名且一起考试,而毕业时所获证书也是一样的,包括硕士学位证书和研究生学历证书。

不仅如此,该项目双证和统招生双证的法律效力和社会地位等同,其中硕士学位证书可经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查询,研究生学历证书可经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

专科可以报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吗?

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人选择报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课程班,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和讲解,不仅可以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还能有效提升工作技能,为日后职场增加竞争优势。那么,专科可以报考该校MPA吗?下文进行详细解答。

据了解,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的招生方式是专业硕士,该方式与统招生一致。该校MPA专科学历毕业后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才能报考,详情如下:

一、专科毕业5年才能报考MPA

报考该校MPA需满足以下素质条件,考生必须拥有中国国籍,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懂法守法、爱岗敬业,身体健康状况需符合国家和院校规定体检要求。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招生简章2024汇总!

俗话说“弱智只有千难万难,而勇者则能披荆斩棘,愚者只有声声哀叹,智者却有千路万路”,所以求职者面对职场瓶颈时若想脱颖而出,选择提升个人综合实力是尤为重要的,然而攻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是不错的选择。近日部分学生想详细了解一下该校MPA招生简章相关情况,下文以表格的形式为大家展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招生简章汇总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基本情况简介

1、报名时间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报名及考试时间2024

部分上班族想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习先进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提升解决和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综合能力,以便获得更好的职场境遇和工作前途,却不了解其报考时间。本文就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报名及考试时间”做下详细介绍。

一、报名时间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职研究生MPA报名方式是专业硕士,报名分为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该专业报名网站是“研招网”,网上预报名时间是每年9月份下旬,正式报名时间是每年10月份。报考人员需在报名时间内登录研招网,进入报名系统按要求如实的填写提交各项报考信息,完成网上报名事宜,逾期将无法补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培养特色及报考优势

考生报考一个学校往往会看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包括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学院环境等等,但是对于学校来讲,最重要的是项目培养特色以及优势,在职研究生亦是如此,那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培养特色及招生优势是什么?本文就为大家解答。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培养特色

1.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允公允能的现代公共精神,面向基层、关注民生、扶助贫弱的公共管理人才。

2.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适应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的工作需要,具有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招收多少人?

拟计划招收MPA双证共40人。

攻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提供住宿吗?

学校为研究生提供研究生宿舍。

报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初试科目是什么?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英语二。

(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详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费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各专业学费一般在4200元\/年到8000元\/年之间。

学费: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一年的学费主要分为4档,分别是4200元\/年、4600元\/年、6000元\/年和8000元\/年。

1、第一档:4200元\/年,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法学、工商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社会学、新闻学、酒店管理、劳动关系、汉语言文学等。

2、第二档:4600元\/年,包括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3、第三档:6000元\/年,包括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英语等。

4、第三档:8000元\/年,包括戏剧影视文学等。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优势:
1、就业率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就业率为9795%,硕士就业率为98.07%。劳动关系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在政府机构,工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等服务机构。

2、学校环境好:

校园内部环境还不错,校本部在北京海淀区增光路,和首都师范大学是邻居,环境很好。

3、基础设施完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办学实力比较雄厚,是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共同建设的,基础教育设施齐全。

4、开设专业多:

开设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务管理、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等25个普通本科专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英语2个专科专业。

5、师资力量强:

学校以建设劳动和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校为目标,培育和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

6、对外交流多:

重视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交往和联系,先后与俄罗斯、波兰坡以及港澳台湾地区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开展多层面、多领域的学术研讨和师生交流互访活动。

(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排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2年在全国院校排名第547位,本省院校排名第54位。

学校现有北京海淀和河北涿州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30亩,建筑面积34.58万平米。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90万余册,电子图书200余万册,电子期刊90余万册。截止2022年3月,学校共有在校生5934人,其中研究生248人,本科生4915人,劳模本科生283人,普通专科生488人。

学校在70多年办学实践中立足工会,面向社会,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服务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3月,全校共有教职工587人,其中专任教师380人。专任教师中,在聘教授46人,在聘副教授108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53.95%。学校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获得者1人。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2年在全国院校排名第547位,本省院校排名第54位。

学校现有北京海淀和河北涿州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30亩,建筑面积34.58万平米。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90万余册,电子图书200余万册,电子期刊90余万册。截止2022年3月,学校共有在校生5934人,其中研究生248人,本科生4915人,劳模本科生283人,普通专科生488人。

学校在70多年办学实践中立足工会,面向社会,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服务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3月,全校共有教职工587人,其中专任教师380人。专任教师中,在聘教授46人,在聘副教授108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53.95%。学校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获得者1人。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