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考研的人那么多
考研是一场从灵到肉的修炼,这个决定不论是一时冲动,还是经过深思熟虑,随着复习进程的推进,日复一日地坐在图书馆里,不安和孤独感逐渐积累,“还要不要坚持考研”这个念头时不时就会冒出来,面对那么多未知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坚持与否有时候真的只在一念之间。
要真说不迷茫,谁信呢?身边的同学,有的早早实习,提前拿下了offer;有的开始享受大学最后的悠闲时光,来了一场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可自己呢?每天六七点起床去图书馆占位置,一个人默默在食堂机械地解决每一顿饭,晚上十一二点才拖着身子回到寝室,从未觉得孤独原来是这么难熬。更别说那些二战三战的,好的学校去不了,差的学校又不甘心,错过了找工作的时机,好像怎么选都是错的;辞职考研的人更是顶着各种压力,重新拾起书本,背水一战。
即使这样,仍然有很多人带着一腔奋勇之情,拼了命也要坚持考研。那么,那些执意考研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01人生从来不缺遗憾当年一心就要考清华,就当让自己彻底死心,就考这一次,考不上就认命,为此,还跟当时的对象分了手,大概是受不了那个时候喜怒无常压力大的我吧。结果还是失败了,差4分进复试,到现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我都觉得遗憾。不过人生从来不缺遗憾,至少我做到了在追求时全力以赴,虽然失败了,我也要潇洒转身,通过其他途径努力给自己争取更多的选择权。现在的我边工作边刷托福考GRE,准备攒攒钱去国外深造。
02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高考失利,一度以为自己智商有问题,考研的时候疯狂复习,每天图书馆开门就进去,关门才出来,每周只休息半天打打游戏,坚持了近五个月,以初试第一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后来因为读研,认识了现在的博导,又顺利考上博士,目前体育学博士在读。如果当初没有读研,我可能会在一所小学当普通的体育老师,不像现在这样,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永远期待即将发生的事情。
03专科的逆袭我是专科毕业两年后辞职考研的,跨学校,跨专业,什么都跨。专科毕业后忍受不了倒夜班的工人生活,带着工作两年少得可怜的积蓄在外边租了房子,瞒着父母,开始复习考研。
(二)为什么考研上清华的人那么多?
其实考上清华的研究生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直接从本科或者其他专业“保研”进来的。毫无疑问,他们熟悉从清华本科直接到清华硕士的学习阶梯,完全没有知识的隔阂和壁垒。习惯隔阂。
第二种是其他985、211、双飞院校到清华。他们之所以对考上顶尖名校的梦想如此执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清华和北京对200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第三种显然是考研生从大学阶段到毕业后两三年,一直在图书馆、自习室、学校周边的培训班。他们在本科学习上没有“拔尖”的成绩,但也愿意像那些“高考钉子户”一样,为自己长久以来的清华梦,日复一日地努力拼搏,坚持不懈,不懈努力。.
当然,不管是考研还是考研,最终可以去清华读硕士的年轻人,还有那些高考通过进入清华的高中生大学,一定是才华横溢、勤奋刻苦的“天才学者”。
不过,相对来说,高中考生还是可以在学校老师和名师的指导下,按照固有的套路或流程,比较充分和针对性地备考高考。如果没有考研资格,考研成绩必须在400分以上,才能通过考研初试。平心而论,考研复习每门课程的学习量不仅难度和题量远超高中,而且大部分都需要靠自律和自学.
在备考过程中,明显缺乏有效的督促和积极的鼓励。所以,那些靠自己的努力和力量考上清华研究生,然后成功“上岸”的大学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这才让我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清华梦。
这种敬业精神和坚持真的比高中生还差。除了考试难度高低,在学生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塑造上,考研进清华和高考进清华也有明显差距考试。
总体而言,本科教育对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主要是时间长。四年制的本科课程可以让大学生对清华有更强的认同感;而进入清华考研的大学生,往往在原本科院校接受固有的教育和影响。思想和知识理论已经基本定型,所以来到清华后,需要从一开始就面对自己的想法和清华思潮的碰撞。这会转移一些不愿意改变和改造年轻人的注意力。
可见,与硕士教育相比,名校本科教育更能赋予2000后大学生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力。
准确的说,虽然想要通过高考实现“清华梦”的考生人数更多,竞争也更激烈,但因为高考生和复读生可以全程专注学习整个复习备考的过程,没有太多的外界干扰。
不过,经历了高考的选拔,努力考上了本科院校。孤独和压抑,以及各种考研社区无数退缩和放弃的负面言论。
可以说,在考研过程中,如果没有超人的自制力和意志力,无论身边发生什么事,面前遇到什么阻碍,都能始终如一、一步一个脚印一步完成既定学习计划的决心和毅力,考研进入清华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总之,同学们要想实现自己的“清华梦”,最好的时机和途径就是通过充分准备和激烈竞争的高考。在清华读本科,不仅考试难度比较低,备考环境也比较好,简单对自己的眼界和想法影响比较深远。
而进入这所顶级名校后,你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清华大学对学生性格和思维方式的塑造。
比如浓厚的运动氛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文化理念,对科学和个人的全新认识……
当然,这些明显的好处是我们渣男没有的接触和体验的机会到了。
但我还是希望,如果你有机会为“清华梦”努力学习,你将有机会去清华校园,体验水木清华和荷塘夜的美妙景色。
(三)在职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为什么那么多?
(四)为什么那么多人想考清华北大的研究生?
实际上考进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主要是三种。第一种,是直接从本科或是其他专业“保研”进来的,毫无疑问,从清华本科直升清华硕士的求学阶梯,对于他们来说是驾轻就熟,完全不存在知识壁垒和习惯隔阂。
第二种,是从其他985、211、双非院校里,保研到清华的。他们之所以这么执拗于考上顶尖名校的梦想,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清华和北京对于00后年轻人的巨大吸引力。
第三种,显然就是从大学阶段到毕业后两三年,一直混迹在学校周边图书馆、自习室和培训班里的考研生。他们在本科学习中并没有“拔尖”式的优秀,但也同样愿意为了一直以来的清华梦,像那些“高考钉子户”一样,日复一日地拼搏坚持和不懈努力。
2当然不管是通过保研还是考研,最终能够就读清华硕士的年轻人,和那些通过高考进入清华的高三考生,肯定都是既有才华又勤奋刻苦的“天才学霸”。
但是相对而言,高三考生尚且可以在学校老师和培训名师的指导下,按照固有套路或流程,更加充分和有针对性地准备高考,但是准备考研的大学生,如果没有保研资格,那就必须考到400分以上,才有可能通过考研初试。
平心而论,在考研复习中的各门课程学习量,不但在难度和题量上远远超过高中,而且大部分都需要依靠自律和自学。
3在备考过程中,明显缺乏切实有效的督促和积极正向的鼓励,因此,那些凭借自身努力和实力,考研清华然后成功“上岸”的大学生,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才得以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清华梦。
这样的付出和坚持,相比高三考生来说,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考试难度的高低不同,在学生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塑造上,考研进清华和高考进清华,也是有着明显差距的。
4一般说来,本科教育对于年轻人思想观念的影响会更加深刻。主要是时间长,本科四年能够让大学生对于清华的认同感更强烈;而考研进清华的大学生,往往在自己的当初就读的本科院校中,接受了固有的教育和影响,自身思想观念和见识理论基本上已经定型,那么来到清华以后,他们在一开始就需要面临自身观念和清华思潮的碰撞,这在无形之中,会分流出一部分在思想上不愿意改变和蜕变的年轻人。
由此可见,名校的本科教育相对硕士教育而言,能给00后大学生给予更多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上的影响。
5确切地说,虽然想要通过高考实现“清华梦”的考生人数更多,竞争也更激烈,但因为高三考生和复读生,在复习备考期间,全程都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并没有太多的外部干扰因素。
但是曾经历过高考筛选,费尽心力才考上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想要顺利考研上岸,则需要克服复杂多变且充满诱惑的学习环境,无处不在的孤独和沮丧情绪,还有各类考研社群里数不胜数的关于退缩和放弃的负面言论。
可以说在考研过程中,如果没有超人一等的自控力和意志力,不管身边发生什么事情,眼前遇到什么阻碍,都能够始终如一、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学习计划的决心和毅力,考研进清华,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五)为什么报考建筑学在职研究生的人那么多?
国内很多知名大学凭借自身教学优势,创办了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由于这种课程班优势明显,引来不少人士前来报读。关于其中的原因,本文从以下三种报考优势进行介绍,希望对大家参加报考有所帮助。
一、所获证书受认可
建筑学在职研究生的同等学力申硕,学员毕业后通过申硕,可获得硕士学位证。而该专业在职研的在职专业硕士,学员毕业后可获得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上述所提到的证书,均由教育部印制,能够提升自身学历和学位。
二、教学质量有保障
建筑学在职研究生的教学内容丰富,老师不仅讲解理论知识,还根据理论课程设计实践课,为学员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并且,授课老师队伍由教授、硕博导师、专家等人士组成。这些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为学员带来优质课程。因此,该专业在职研教学质量有保障。
三、上课不耽误工作
建筑学在职研究生的上课方式分为周末班和网络班,不同院校有着不同的上课方式。其中,周末班要求学员在周末的时间到指定地点上课,而周末对于学员来说是休息时间,利用这段时间上课不耽误工作。网络班是指学员通过网络观看可回放的上课视频。因此,该课程班适合上班族报读。
总而言之,建筑学在职研究生可帮助学员获得受认可证书,这种课程班的教学质量有保障,并且上课不耽误工作。因此,该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班优势明显,报考的人数较多,欢迎上班族参加报名。
(六)为什么报考金融学在职研究生的人那么多?
若想赢得单位领导的认可与青睐,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而攻读在职研究生课程,便是学习的不错选择。其中报考金融学在职研究生的人员较多,那么报考本专业有哪些优势?下文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学习时间灵活
据了解,开设金融学专业的热门院校有复旦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等,这些院校金融学专业采用的上课方式为周末班、网络班和集中班。这三种学习方式较为灵活,学员无论选择哪种学习方式都不会耽误日常工作时间,从而有经济能力承担学费。
二、证书含金量较高
金融学专业采用的招生类型较多,例如同等学力和专业硕士类型。学员通过同等学力类型报考金融学专业毕业后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而通过专业硕士类型报考金融学专业毕业后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学员无论选择哪种招生类型都可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而这些证书与全日制研究生所获证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和社会认可。
三、拓展人脉资源
报考金融学在职研究生的学员大多数都是企事业的精英,而这些人员拥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实践经验。学员们上课在一起学习,下课在一起交流实践经验,从而取长补短。并且结交这些人员对日后的事业发展有较大的帮助。
上述内容介绍了金融学专业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报考,想报考的学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问题,欢迎咨询本站在线老师。
(七)考研成功的几率大吗?为什么那么多人失败呢?
考研成功的几率并不大,应该说这些年来考研的上岸几率在逐渐下降,甚至说下降到20%,因为想上研究生的人太多了,但是真正能凭自己成绩考上去的人这是有限的。报名的人很多,名额有限,自然就造成了愈发激烈的竞争现状。
前年开始报名的人数就突破400万,这两年基本都是在430万左右,真正参加考试的人也在400万左右。但是学校真正能录取的人呢?除去那些保送的人们,就是通过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笔试,面试,过关斩将,最终成功上岸的人,一年可能就是80万到100万,因为剩下那20%左右的名额是给那些保送的学生留着的,400万人里面最多有100万人能成功,这不就是25%的成功几率吗?
竞争越发激烈,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加研究生的入学考试,这种内卷反映在学习的时长培训的方式等各方面,原来就提前半年左右准备,学生底子不错的情况下,基本就差不多。放在5年前,10年前考研要是能过个400分,那都是很了不得的成绩,但是现在呢?现在过400分的比比皆是,对于那些考重点院校的学生来说,400分如果都过不了的话,那伤害的几率很小,总分同样是500分啊,这不就是内卷吗?因为人太多了呀,不足够优秀的话,就没有办法把别人淘汰下去。
想参加考研走读研这条道路,那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至少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这些只要是考学硕基本都绕不过去,这些东西在刚入学的时候就要打好基础,英语单词也是早日准备,这东西是个基础性的东西,专业课只要知道自己这个专业课它涉及到考研的相关内容就认真听,就是这些方法。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其他的办法,毕竟大家都在努力,就看谁能够更努力了。
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很多人都选择考研,提高自己的学历,让自己能够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每年考研的人数非常之多,考研的压力也是非常之大,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压的人喘不过气。考研成功的几率大吗?为什么那么多人失败呢?
能够一战成功的几率其实是很小的,400多万的考生,能够成功考研的人数只有100万左右,可见,考研成功的几率是不大。但是只要自己努力过,虽有遗憾,但却不会后悔,因为自己的青春就是在奋斗当中度过,没有任何的虚度。如果自己仍然充满信心,不服输,那么可以再战,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都在考验当中失败呢?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选择很重要,虽然分数上限,没有做好志愿的填报,但却导致滑档。
其实很多人的考研成绩是很高的,但是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这其实也与自己的选择有关。如果自己没有做好志愿填报,自己错误的选择可能会导致自己的志愿滑档,让自己一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第二个,虽然决定考研,但却没有认真努力的备考,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虽然决定考研的人数是非常庞大的,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是认真努力的备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果没有辛勤汗水的播种,那么怎么可能会有硕果累累的收获?为何很多人在考研当中没有取得成功?那是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认真的付出,怎么会取得成功呢?
如果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那么就一定要努力的去奋斗,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既然决定要去考研,那么就要决战到底,认真备考,不给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
成功几率并不是很大,只有30%左右。其实考研不光看的是努力程度,还有运气程度。如果你选择院校招的人比较多的话,你也考不上。
几率不是特别大,题特别难,分数特别高,很多考研究生的人压力也很大,很多人失败就是因为在生活当中真的很不容易。
几率确实不大,相比较考编,考研感觉就是拼的信息战,稍微错过一点就会失之交臂,你要在第一时间知道哪些高校可以去准备复试,
我普本本科,上岸C9,中间的艰辛实在言语不能及,现在聊聊考研成功率吧!首先,我希望从几组数据让大家看看考研的难度和成功率。
一、考研人数增长巨大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而2021年报考人数仅为377万,比去年上涨80万,又创下历史新高。近年来全国考研人数持续增长。2017年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2020年突破300万,2022年突破400万。5年多的时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一番,并且增速也在提高。考研这么多人竞争,而且基本上都是和你同层次甚至本科是985\/211的学生,难度可想而知。
二、考研分数线变高
考研热门专业(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体育学)近五年国家线上涨10-27分,尤其是教育学上涨了27分,明明题目难度没有降低,甚至是提高,但分数却是蹭蹭蹭的涨,这就能看出考研的难度了。
历年考研分数线变化三、考研招生人数增长缓慢
面对逐渐增加的考研人数,高校也开始大规模扩招研究生。根据已披露的2018、2019、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及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2018至2021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分别为85.80万、91.65万、110.66万人、117.65万人,增幅分别为6.82%、20.74%、1.06%。就拿我当初的经历(2020)来看,我身边的同学很少能够直接上岸一志愿的,虽然很不甘心,但是面对逐渐变难的考研,他们也只能选择调剂上岸。而且现在听师弟师妹说,现在能够上岸一志愿而且稍微好一点的学校(211、985)大部分都是二战的学生,所以大胆推测一下,未来的研究生很可能都会经历两至三年的学习才能考上心仪的研究生院校!
你愿意二战吗?以上三个数据也能看到考研的难度了,我再就今年考研的成功率做一次解释: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457万,最后录取人数仅为110.7万,录取比例为24.22%,这意味着将有300多万考生落榜。以下是今年录取比例,近五年整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
录取率至于题主体提问的为什么会失败,以上的数据能给你一些解释,我这里也总结一下。主要原因就是经济下行导致各行各业选拔人才要求提高,精简组织架构,越来越多人想提高学历,导致考研人数增加,考研难度增加,录取难度高,只有少数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人才能考研成功。现在这么卷,虽然我现在在985高校读研,但这也只是卷的一个开端而已!研究生也是一个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去,各自珍重!
(八)考研成功的几率大吗?为什么那么多人失败呢?
考研成功的几率并不大,应该说这些年来考研的上岸几率在逐渐下降,甚至说下降到20%,因为想上研究生的人太多了,但是真正能凭自己成绩考上去的人这是有限的。报名的人很多,名额有限,自然就造成了愈发激烈的竞争现状。
前年开始报名的人数就突破400万,这两年基本都是在430万左右,真正参加考试的人也在400万左右。但是学校真正能录取的人呢?除去那些保送的人们,就是通过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笔试,面试,过关斩将,最终成功上岸的人,一年可能就是80万到100万,因为剩下那20%左右的名额是给那些保送的学生留着的,400万人里面最多有100万人能成功,这不就是25%的成功几率吗?
竞争越发激烈,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加研究生的入学考试,这种内卷反映在学习的时长培训的方式等各方面,原来就提前半年左右准备,学生底子不错的情况下,基本就差不多。放在5年前,10年前考研要是能过个400分,那都是很了不得的成绩,但是现在呢?现在过400分的比比皆是,对于那些考重点院校的学生来说,400分如果都过不了的话,那伤害的几率很小,总分同样是500分啊,这不就是内卷吗?因为人太多了呀,不足够优秀的话,就没有办法把别人淘汰下去。
想参加考研走读研这条道路,那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至少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这些只要是考学硕基本都绕不过去,这些东西在刚入学的时候就要打好基础,英语单词也是早日准备,这东西是个基础性的东西,专业课只要知道自己这个专业课它涉及到考研的相关内容就认真听,就是这些方法。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其他的办法,毕竟大家都在努力,就看谁能够更努力了。
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很多人都选择考研,提高自己的学历,让自己能够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每年考研的人数非常之多,考研的压力也是非常之大,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压的人喘不过气。考研成功的几率大吗?为什么那么多人失败呢?
能够一战成功的几率其实是很小的,400多万的考生,能够成功考研的人数只有100万左右,可见,考研成功的几率是不大。但是只要自己努力过,虽有遗憾,但却不会后悔,因为自己的青春就是在奋斗当中度过,没有任何的虚度。如果自己仍然充满信心,不服输,那么可以再战,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都在考验当中失败呢?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选择很重要,虽然分数上限,没有做好志愿的填报,但却导致滑档。
其实很多人的考研成绩是很高的,但是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这其实也与自己的选择有关。如果自己没有做好志愿填报,自己错误的选择可能会导致自己的志愿滑档,让自己一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第二个,虽然决定考研,但却没有认真努力的备考,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虽然决定考研的人数是非常庞大的,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是认真努力的备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果没有辛勤汗水的播种,那么怎么可能会有硕果累累的收获?为何很多人在考研当中没有取得成功?那是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认真的付出,怎么会取得成功呢?
如果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那么就一定要努力的去奋斗,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既然决定要去考研,那么就要决战到底,认真备考,不给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
成功几率并不是很大,只有30%左右。其实考研不光看的是努力程度,还有运气程度。如果你选择院校招的人比较多的话,你也考不上。
几率不是特别大,题特别难,分数特别高,很多考研究生的人压力也很大,很多人失败就是因为在生活当中真的很不容易。
几率确实不大,相比较考编,考研感觉就是拼的信息战,稍微错过一点就会失之交臂,你要在第一时间知道哪些高校可以去准备复试,
我普本本科,上岸C9,中间的艰辛实在言语不能及,现在聊聊考研成功率吧!首先,我希望从几组数据让大家看看考研的难度和成功率。
一、考研人数增长巨大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而2021年报考人数仅为377万,比去年上涨80万,又创下历史新高。近年来全国考研人数持续增长。2017年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2020年突破300万,2022年突破400万。5年多的时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一番,并且增速也在提高。考研这么多人竞争,而且基本上都是和你同层次甚至本科是985\/211的学生,难度可想而知。
二、考研分数线变高
考研热门专业(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体育学)近五年国家线上涨10-27分,尤其是教育学上涨了27分,明明题目难度没有降低,甚至是提高,但分数却是蹭蹭蹭的涨,这就能看出考研的难度了。
历年考研分数线变化三、考研招生人数增长缓慢
面对逐渐增加的考研人数,高校也开始大规模扩招研究生。根据已披露的2018、2019、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及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2018至2021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分别为85.80万、91.65万、110.66万人、117.65万人,增幅分别为6.82%、20.74%、1.06%。就拿我当初的经历(2020)来看,我身边的同学很少能够直接上岸一志愿的,虽然很不甘心,但是面对逐渐变难的考研,他们也只能选择调剂上岸。而且现在听师弟师妹说,现在能够上岸一志愿而且稍微好一点的学校(211、985)大部分都是二战的学生,所以大胆推测一下,未来的研究生很可能都会经历两至三年的学习才能考上心仪的研究生院校!
你愿意二战吗?以上三个数据也能看到考研的难度了,我再就今年考研的成功率做一次解释: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457万,最后录取人数仅为110.7万,录取比例为24.22%,这意味着将有300多万考生落榜。以下是今年录取比例,近五年整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
录取率至于题主体提问的为什么会失败,以上的数据能给你一些解释,我这里也总结一下。主要原因就是经济下行导致各行各业选拔人才要求提高,精简组织架构,越来越多人想提高学历,导致考研人数增加,考研难度增加,录取难度高,只有少数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人才能考研成功。现在这么卷,虽然我现在在985高校读研,但这也只是卷的一个开端而已!研究生也是一个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去,各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