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继续考研网 同等学力

2024年GCT逻辑考试备考 GCT考试逻辑备考练习

继续考研网 · 2024-05-28 07:51:03

(一)GCT逻辑考试备考

GCT逻辑的应试辅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对于知识型的考试来说,辅导成为误导的风险相对少的多,但是对能力型的考试来说,辅导成为误导的可能性,风险就相当大,这里当然有一个辅导教师本身的责任的问题,对考生负责的问题,辅导教师绝对不是通过辅导来显示自己的某种知识,对辅导老师只有一个评价尺度,对考生有利,能够帮助他提分,即使你的辅导很有道理,作为学术报告有价值,但是对学生考试没有帮助,实际上这是应该要注意避免的。

  GCT逻辑考试主要还是测试知识能力型和纯粹能力型,主要是能力型,这一点希望同学们注意。

  第一点GCT逻辑考试测试什么,学苑教育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它不测试知识型的逻辑试题。如果我们能力型逻辑考试当中出现知识型逻辑考试当中,是命题有失误。

  第二点与此相关的,在准备过程当中,如何掌握相关逻辑知识点的问题,可以看到市面上很多逻辑辅导教材,也有很多逻辑老师在进行辅导,这里边有一个跟考试相关的逻辑知识点的把握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把握的不好,逻辑辅导就可能成为一种误导。因为你的应试时间是一个常量,这个时间搭配的不得当的话,考试的辅导很可能会出错,这里面有很重要的问题,因为我很长时间从事对能力型考试的相关研究,可以负责任说,与能力型考试相关的实际点是很窄的,就几小块。如果辅导教材搞成逻辑知识教科书,辅导教材提供了给你一个知识很完备的框架,让你花有限的时间去研究这个知识板块,那就可能成为一种误导。哪些知识点是特别需要的呢?这里学苑教育想提一下最近将要出的一本逻辑辅导教材,根据长期这方面的研究,总结出来一个也就五六个重要的知识点的运用,这个知识点的运用一定要把握准,把握窄,不要太宽泛,要不然应试的努力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甚至是负效果。

 第三点知识能力型的题目,纯粹能力型的题目可以这么说,纯粹的能力型逻辑试题,每道题都是独立的挑战,不要指望也不要相信,有什么能够一成不变的解题模式,解题原则,解题技巧,希望通过这个技巧以不变应万变,解决所有的相关题目,这种思考是不对的,这种说法是一种误导。可以说每一道逻辑试题对你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是一个独立的挑战,因此不要去找解答纯粹能力型的逻辑试题中它的规律,它的原则,它的技巧,它的模式,诸如此类东西的意义。夸大意义绝对是一个误导,不能指望出总结出几个模式出来,拿到题目上去套,不对。

  对于能力  型的题有没有类型,分类分析有没有必要,有必要。确实也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比如类比型,比如理解型,逻辑推断型,论证分析型,数据型,因果型,都可以分成相应的种类,这些种类也有规律可寻,分析这些规律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对分类和分析规律型意义的分析不要夸大,夸大就是误导。能力型考试和知识型考试的区别点就在这里。可以说能力型考试的特点最集中体现在逻辑考试当中,但是对于能力测试的能力型考试最集中的体现在逻辑试题上,跟知识型不一样,知识型归成种类,掌握相关规律,某种意义以不变、以统一的模式解答题目。知识能力型试题要注意,区别于能力型试题之处在于涉及到解题的过程,涉及到逻辑知识,相关的逻辑知识及其运用,熟悉这些知识有利于迅速解题,这是知识能力型题目区别这个的特点。

  在解题过程中,你的思考出发点不是这些知识如何运用,如果你思考把这些题目去跟相关的知识套的话,很可能把本来很简单的题目复杂化,所以学苑教育提醒考生对于这样一种知识能力型的题目最佳的一个应试的方略是首先把它作为纯粹能力型题目,不考虑它涉及什么知识,除非在思考当中发生障碍,需要某些知识的帮助。

2024年GCT逻辑考试备考 GCT考试逻辑备考练习

(二)GCT考试逻辑备考练习

1.人的日常思维和行动,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都包含着有意识的主动行为,包含着某种创造性,而计算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预先编制的程序控制的,因此计算机不可能拥有人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补充下面哪一项,将最强有力地支持题干中的推理?

A.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具有学习功能。

B.计算机程序不能模拟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C.在未来社会,人控制计算机还是计算机控制人,是很难说的一件事。

D.人能够编出模拟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预先编制的程序控制的

计算机程序不能模拟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B项)

-----------------------------------------------------------------

因此,计算机不可能拥有人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答案是B。

B项是题干的论证的隐前提。

2.植物必须先开花,才能产生种子。有两种龙蒿一俄罗斯龙蒿和法国龙蒿,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俄罗斯龙蒿开花而法国龙蒿不开花,但是俄罗斯龙蒿的叶子却没有那种使法国龙篙成为理想的调味品的独特香味。

从以上论述中一定能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作为观赏植物,法国龙蒿比俄罗斯龙蒿更令人喜爱。

B.俄罗斯龙蒿的花可能没有香味。

C.由龙蒿种子长出的植物不是法国龙蒿。

D.除了俄罗斯龙蒿和法国龙篙外,没有其他种类的龙蒿。

答案是C。

题干断定开花是产生种子的必要条件。又法国龙蒿不开花,因此,可推出:由龙蒿种子长出的植物不是法国龙蒿。

3.一位医生给一组等候手术的前列腺肿瘤患者服用他从西红柿中提取的番茄红素制成的胶囊,每天两次,每次15毫克。3周后发现这组病人的肿瘤明显缩小,有的几乎消除。医生由此推测:番茄红素有缩小前列腺肿瘤的功效。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医生的结论?

A.服用番茄红素的前列腺肿瘤患者的年龄在45-65岁之间。

B.服用番茄红素的前列腺肿瘤患者中有少数人的病情相当严重。

C.还有一组相似的等候手术的前列腺肿瘤患者,没有服用番茄红素胶囊,他们的肿瘤没有缩小。

D.番茄红素不仅存在于西红柿中,也存在于西瓜、葡萄等水果中。

答案是C。

题干运用求同法推断因果关系。C项运用求异法确定同样的因果关系。

4.一个热力站有5个阀门控制对外送蒸汽。使用这些阀门必须遵守以下操作规则:

(l)如果开启1号阀,那么必须同时打开2号阀并且关闭5号阀。

(2)如果开启2号阀或者5号阀,则要关闭4号阀。

(3)不能同时关闭3号阀和4号阀。

现在要打开1号阀,同时要打开的阀门是哪两个?

A.2号阀和4号阀。

B.2号阀和3号阀。

C.3号间和5号阀。

D.4号间和5号阀。

答案是B。

(1)1?(2??5)

(2)(2?5)??4

(3)3?4 注:?(?3??4)?(3?4)

(4)1

由(1)和(4),得2??5

由2??5,得2

由2,得2?5

由2?5和(2),得?4

由?4和(3),得3。

5.按照某种人性的一般原则,社会生活中的人,不管其地位有多高,受的教育有多长,他的行为总是随环境而变化的。人性中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每个人实际上都有自利性情结或倾向,他们被称之为"理性经济人"。

下面哪一个选项不是题干所隐含的意思或能推出的结论?

A.一个人在为社会提供某种角色或服务的时候,不可能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

B.一旦拥有了公共权力,某些人极有可能用"权力寻租",搞权钱交易。

C.应该设计一些制度性因素,对政府官员的行为加以约束。

D.对政府官员的管理主要应该靠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

答案是D。题干概括:人都自私。

6.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者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

B.班里有人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

答案是D。

张和孙的话互相矛盾,必有一真,因此,周说错了。

由周的断定假,可得班长和体育委员成绩的成绩都不优秀。

7.有一家权威民意调查机构,在世界范围内对"9o 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40%的人认为是由美国不公正的外交政策造成的,55%的人认为是由于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23%的人认为是出自恐怖分子的邪恶本性,19%的人没有表示意见。

以下哪项最能合理地解释上述看来包含矛盾的陈述?

A.调查样本的抽取不是随机的,因而不具有代表性。

B.有的被调查者后来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C.有不少被凋查者认为,"911"恐怖袭击发生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

D.调查结果的计算出现技术性差错。

答案是C。注意此种类型的题目。

(三)GCT考试逻辑备考练习(一)

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涉嫌被传讯。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那么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B.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C.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E.说真话的是丙和丁。

解析:   由于甲和乙的话具有矛盾关系,二者必有一真一假,再根据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可知丙和丁的话也必有一真一假。首先考虑丙和丁这两句话,如果丙的话为假,那么意味着乙和丁都作了案,此时丁的话也必为假。这就是说,假设丙的话为假则丁的话也必为假,所以,丙的话不能是假的,丙的话必为真,说假话的是丁,丁是作案者。既然丁作了案,则甲说“我们四人都没作案”必为假,乙的话为真。因此,乙和丙的话都是真的,甲和丁的话都是假的,正确答案是C。

2.这个单位已发现有育龄职工违纪超生。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在下述三个断定中不能确定真假的是:

I 这个单位没有育龄职工不违纪超生。

II 这个单位有的育龄职工没违纪超生。

III 这个单位所有的育龄职工都末违纪超生。

A.只有I和II。

B.I、II和III。

C.只有I和III。

D.只有II。

E.只有I。

解析:

题干为特称肯定命题SIP。I为全称肯定命题SAP,即“这个单位所有育龄职工都违纪超生”。II为特称否定命题SOP。III为全称否定命题SEP。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真假对当关系,当题干SIP为真时,I SAP、II SOP的真假都不能确定,只有III SEP必假。所以正确答案是A。

3.在某次税务检查后,四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个体户都没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纳税。

丙:个体户不都没纳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纳税。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

A.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B.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

C.丙断定属实,但陈老板没纳税。

D.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税。

E.丁断定属实,但陈老板纳了税。

解析:

正确答案是B。丙的话的意思是:有的个体户纳了税。显然,甲的话和丙的话具有矛盾关系,二者必有一个是真的,所以,真话在甲的话和丙的话之中。所以,乙的话和丁的话都是假的。根据乙的话是假的,可以推出结论:个体户陈老板纳了税。进而可以推出甲的话是假的,丙的话是真的。 

4.学校在为失学儿童义捐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周、吴、郑、王中的某两个捐的。经询问,

周:不是我捐的。

吴:是王捐的。

郑:是吴捐的。

王: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可能为真?

A.是吴和王捐的。

B.是周和王捐的。

C.是郑和王捐的。

D.是郑和吴捐的。

E.是郑和周捐的。

解析:

正确答案是C。吴的话和王的话具有矛盾关系,必然有一个是真另一个是假的。根据已知条件,显然,周和郑也必然有一个是真另一个是假的。由于吴的话和王的话具有矛盾关系,所以,我们先从周和郑必然有一个是真另一个是假的来考虑。如果周假郑真,则捐款人是周并且是吴,显然没有这样的选项。反过来,如果周真郑假,则捐款人不是周,也不是吴。只能是郑和王。

5.关于某公司人员会使用互联网的情况有以下断定:

(1)该公司所有人员都会使用互联网。

(2)该公司的赵云会使用互联网。

(3)该公司有些人会使用互联网。

(4)该公司有些人不会使用互联网。

经过详细考察,发现上述断定中只有两个是对的。

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上述条件必然推出?

A.该公司的赵云会使用互联网。

B.该公司的有些人不会使用互联网。

C.该公司所有人都会使用互联网。

D.该公司所有人都不会使用互联网。

E.该公司没有一个人会使用互联网。

解析:

正确答案是B。(1)和(4)为矛盾关系,必有一个真一个假。所以,(2)和(3)也必然有一个真一个假。但是,如果(2)为真,则(3)也为真,所以,(2)不能是真的,而是假的。根据(2)为假,可以知道,该公司的赵云不会使用互联网。进而可以推出:该公司有些人不会使用互联网。

6.以下诸项结论都是某理工学院学生处根据各个系收到的1997~1998学年度奖助学金申请表综合得出的。在此项综合统计做出后,因为落实灾区政策,有的系又收到了一些学生补交上来的申请表。

以下哪项结论最不可能被补交奖助学金申请表这一新事实所推翻?

A.汽车系仅有14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至少有5700元。

B.物理系最多有7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为2800元。

C.数学系共有8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等于3000元。

D.化学系至少有5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多于2000元。

E.生物系至少有7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不会多于汽车系。

解析:

正确答案是D。该项中的量词“至少有”和“多于”都是只有下限,没有上限。所以都是最不容易被推翻的。

7.某学校校长在校庆大会上讲话时说:“我们有许多毕业同学以自己的努力已在各自领域中获得了优异成绩。他们有的已成为科学家、将军、市长、大企业家,我们的学校以他们为骄傲。毋庸置疑,我们己毕业同学中有许多女同学……”

如果该校长讲话中的断定都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必定是真的?

A.取得优异成绩的全部是女同学。

B.取得优异成绩的至少有女同学。

C.取得优异成绩的男同学多于女同学。

D.取得优异成绩的女同学多于男同学。

E.取得优异成绩的可能没有女同学。

解析:

正确答案是E。结论应该是可能性的,可能有女同学,但也可能没有女同学。

8.根据韩国当地媒体10月9日报道:用于市场主流的PC100规格的64MB DRAM的8Mx内存元件,10月8日在美国现货市场的交易价格己跌至15.99~17.30美元之间,但前一个交易日的交易价格为16.99~18.38美元之间,一天内跌幅近1美元。此价格与台湾地震后曾经达到的最高价格21.46美元相比,已经跌了约4美元。

以下哪项与题干内容有矛盾?

A.台湾是生产这类元件的重要地区。

B.美国是该元件的重要交易市场。

C.若两人购买的数量相同,10月8目的购买者一定比10月7目的购买者省钱。

D.韩国很可能是该元件的重要输出国或输入国,所以特关心该元件的国际市场价格。

E.该元件是计算机中的重要器件,供应商对市场的行情是很敏感的。

解析:

正确答案是C。10月8日的购买者不一定比10月7日的购买者省钱。因为很可能一个购买了10月8日的最高价,另一个购买者则购买了10月7日的最低价。

9.在MBA的《管理学》课期中考试后,班长想从老师那里打听成绩。班长说:“老师,这次考试不太难,我估计我们班同学们的成绩都在70分以上吧。”老师说:“你的前半句话不错,后半句话不对。”

根据老师的意思,下列哪项必为事实?

A.多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有少数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下。

B.有些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有些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下。

C.研究生的课程70分才算及格,肯定有的同学成绩不及格。

D.这次考试太难,多数同学的考试成绩不理想。

E.这次考试太容易,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都在80分以上。

解析:

正确答案是C。因为根据老师的话,班长的前半句话不错,即这次考试不太难,所以D项不成立。又根据老师的话,班长的后半句话不对,即“我们班同学们的成绩都在70分以上”这个命题是假的,根据对当关系,我们可以得到:“我们班有些同学的成绩不在70分以上”为真。由于“我们班有些同学的成绩不在70分以上”并不意味着“我们班有些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所以,选项A和B都不成立,E项断定“多数同学的考试成绩都在80分以上”,就更不成立了。

 

(四)GCT考试逻辑备考练习(七)

1.以下关于某案件的四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1)如果甲作案,那么乙是同案犯。

(2)作案者是丙。

(3)作案者是甲。

(4)作案者是甲或丁。

这一真的断定是:

A.(1)。

B.(2)。

C.(3)。

D.(4)。

E.无法确定。

解析:

正确答案是A。如果(3)真,则(4)真,所以(3)一定是假的,即甲不是作案者。这时(1)的前件“甲作案”为假,所以,(1)为真,因为充分条件命题在前件为假的情况下总是真的。

2.在美国,企业高级主管和董事们买卖他们手里的本公司股票是很普遍的。一般来说,某种股票内部卖与买的比率低于2:1时,股票价格会迅速上升。近些天来,虽然MEGA公司的股票价格一直在下跌,但公司的高级主管和董事们购进的股票却九倍于卖出的股票。

以上事实最能支持以下哪种预测?

A.MEGA股票内部买卖的不平衡今后还将增长。

B.MEGA股票的内部购买会马上停止。

C.MEGA股票的价格会马上上涨。

D.MEGA股票的价格会继续下降,但速度放慢。

E.MEGA股票的大部分仍将由其高级主管和董事们持有。

解析:

正确答案是C。题干中的大前提是“如果某种股票内部卖与买的比率低于2:1时,那么股票价格会迅速上升”;小前提是“MEGA股票内部卖与买的比率为1:9”。进行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可以得出结论:MEGA股票的价格会迅速上升。

3.某组织改选领导班子实行这样一条规则:如果候选人多于一个,那么候选人必须同意被提名,并且在表态之前,必须被告之其他的候选人是谁。

如果事实上只有当候选人同意被提名后才能知道实际的候选人是谁,那么以下哪项是对上述规则的最准确的评价?

A.实行该规则,使得被提名的候选人的人数比不实行该规则要多。

B.实行该规则,使得被提名的候选人的人数比不实行该规则要少。

C.实行该规则,没有候选人可能被提名。

D.实行该规则,被提名的候选人最多只可能是一个。

E.实行该规则,被提名的候选人至少有一个。

解析:

正确答案是D。题干中说“事实上只有当候选人同意被提名后才能知道实际的候选人是谁”,这正好否定了题千中“在表态之前,必须被告知其他的候选人是谁”这一部分,于是,题干中的规则“如果候选人多于一个,那么候选人必须同意被提名,并且在表态之前,必须被告知其他的候选人是谁”的后件就是假的,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的要求,可以得出结论:候选人不会多于一个。

4.只有她去,你和我才会一起去唱“卡拉OK”;而她只到能跳舞的“卡拉OK”厅唱歌,那些场所都在市中心。只有你参加,她妹妹才会去唱“卡拉OK”。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也一定为真?

A.她不和她妹妹一起唱“卡拉OK”。

B.你和我不会一起在市郊的“卡拉OK”厅唱歌。

C.我不在,你不会和她一起去唱“卡拉OK”。

D.她不在,你不会和她妹妹一起去唱“卡拉OK”

E.她妹妹也只到能跳舞的地方唱“卡拉OK”。

解析:

正确答案是E。题干中有一个大前提“只有她去,你和我才会一起去唱‘卡拉OK’”。要推出结论,还需要寻找一个否定前件或者肯定后件的命题作为小前提。题干中第二个命题正好能够起到否定该大前提的作用,于是结论就是:你和我不会一起在市郊的“卡拉OK”厅唱歌。题干中有些命题是用来起干扰作用的。

(五)GCT考试逻辑备考练习(三)

1.人的日常思维和行动,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都包含着有意识的主动行为,包含着某种创造性,而计算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预先编制的程序控制的,因此计算机不可能拥有人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补充下面哪一项,将最强有力地支持题干中的推理?

A.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具有学习功能。

B.计算机程序不能模拟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C.在未来社会,人控制计算机还是计算机控制人,是很难说的一件事。

D.人能够编出模拟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预先编制的程序控制的

计算机程序不能模拟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B项)

因此,计算机不可能拥有人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答案是B。

B项是题干的论证的隐前提。

2.植物必须先开花,才能产生种子。有两种龙蒿一俄罗斯龙蒿和法国龙蒿,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俄罗斯龙蒿开花而法国龙蒿不开花,但是俄罗斯龙蒿的叶子却没有那种使法国龙篙成为理想的调味品的独特香味。

从以上论述中一定能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作为观赏植物,法国龙蒿比俄罗斯龙蒿更令人喜爱。

B.俄罗斯龙蒿的花可能没有香味。

C.由龙蒿种子长出的植物不是法国龙蒿。

D.除了俄罗斯龙蒿和法国龙篙外,没有其他种类的龙蒿。

答案是C。

题干断定开花是产生种子的必要条件。又法国龙蒿不开花,因此,可推出:由龙蒿种子长出的植物不是法国龙蒿。

3.一位医生给一组等候手术的前列腺肿瘤患者服用他从西红柿中提取的番茄红素制成的胶囊,每天两次,每次15毫克。3周后发现这组病人的肿瘤明显缩小,有的几乎消除。医生由此推测:番茄红素有缩小前列腺肿瘤的功效。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医生的结论?

A.服用番茄红素的前列腺肿瘤患者的年龄在45-65岁之间。

B.服用番茄红素的前列腺肿瘤患者中有少数人的病情相当严重。

C.还有一组相似的等候手术的前列腺肿瘤患者,没有服用番茄红素胶囊,他们的肿瘤没有缩小。

D.番茄红素不仅存在于西红柿中,也存在于西瓜、葡萄等水果中。

答案是C。

题干运用求同法推断因果关系。C项运用求异法确定同样的因果关系。

4.一个热力站有5个阀门控制对外送蒸汽。使用这些阀门必须遵守以下操作规则:

(l)如果开启1号阀,那么必须同时打开2号阀并且关闭5号阀。

(2)如果开启2号阀或者5号阀,则要关闭4号阀。

(3)不能同时关闭3号阀和4号阀。

现在要打开1号阀,同时要打开的阀门是哪两个?

A.2号阀和4号阀。

B.2号阀和3号阀。

C.3号间和5号阀。

D.4号间和5号阀。

答案是B。

(1)1 (2  5)

(2)(2 5)  4

(3)3 4     注: ( 3  4) (3 4)

(4)1

由(1)和(4),得2  5

由2  5,得2

由2,得2 5

由2 5和(2),得 4

由 4和(3),得3。  

5.按照某种人性的一般原则,社会生活中的人,不管其地位有多高,受的教育有多长,他的行为总是随环境而变化的。人性中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每个人实际上都有自利性情结或倾向,他们被称之为"理性经济人"。

下面哪一个选项不是题干所隐含的意思或能推出的结论?

A.一个人在为社会提供某种角色或服务的时候,不可能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

B.一旦拥有了公共权力,某些人极有可能用"权力寻租",搞权钱交易。

C.应该设计一些制度性因素,对政府官员的行为加以约束。

D.对政府官员的管理主要应该靠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

答案是D。题干概括:人都自私。

6.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者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

B.班里有人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

答案是D。

张和孙的话互相矛盾,必有一真,因此,周说错了。

由周的断定假,可得班长和体育委员成绩的成绩都不优秀。

7.有一家权威民意调查机构,在世界范围内对"9· 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40%的人认为是由美国不公正的外交政策造成的,55%的人认为是由于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23%的人认为是出自恐怖分子的邪恶本性,19%的人没有表示意见。

以下哪项最能合理地解释上述看来包含矛盾的陈述?

A.调查样本的抽取不是随机的,因而不具有代表性。

B.有的被调查者后来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C.有不少被凋查者认为,"911"恐怖袭击发生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

D.调查结果的计算出现技术性差错。

答案是C。注意此种类型的题目。

8. 我们能够制造出比现在一般的自行车更结实的自行车,我们也能够制造出比现在一般的自行车更轻便的自车。所以,我们能够制造出同时具有以上两种优点的自行车。

上述论证中的推理缺陷与以下哪项推理中的缺陷最相似?

A. 现在没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的汽车,也没有不造成污染的汽车。因此,现在没有能源利用效率高,又不造成污染的汽车。

B. 写一部畅销的小说是可能的,写一部能得到好评的小说也是可能的。因此,一位作者有可能写一部既畅销又能得到好评的小说。

C. 小王说外面很冷,小张说外面下雪了。所以,外面不但很冷,而且下雪了。

D. 有用来包饺子的机器,也有用来压果汁的机器,所以,一定有同时具有这两种功能的机器。

E. 在办公室里,电脑可能损坏,也可能被人误操作,所以办公室里的电脑可能因为被人误操作而损坏。

答案是D。

题干推理的缺陷在于忽略了这种可能:我们有能力做成某件事,我们也有能力做成另一件事,但不一定有能力同时做成这两件事。D项有类似的缺陷。

 

(六)GCT考试逻辑备考练习(九)

1.如果李生喜欢表演,那么他报考戏剧学院,如果他不喜欢表演,那么他可以成为戏剧理论家。如果他不报考戏剧学院,那么不能成为戏剧理论家。

由此可推出李生:

A.不喜欢表演。

B.成为戏剧理论家。

C.不报考戏剧学院。

D.报考戏剧学院。

E.不成为戏剧理论家。

解析

用p、q、r分别表示“李生喜欢表演”、“李生报考戏剧学院”。“李生成为戏剧理论家”。则题干中的三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可以表示为:

①如果p,那么q

②如果非p,那么r

③如果非q,那么非r

④如果r,那么q(③假言易位)

⑤如果非p,那么q(②+④假言连锁)

⑥q(①+⑤二难推理)

所以,结论是:李生报考戏剧学院。正确答案是D。

2.某地住着甲、乙两个部落,甲部落总是讲真话,乙部落总是讲假话。一天,一个旅行者来到这里,碰到一个土著人A。旅行者就问他:“你是哪一个部落的人?”A回答说:“我是甲部落的人。”这时又过来一个土著人B,旅行者就请A去问B属于哪一个部落。A问过B后,回来对旅行者说:“他说他是甲部落的人。”

根据这种情况,对A、B所属的部落,旅行者所作出的正确的判断是下列的哪一项?

A.A是甲部落的人,B是乙部落的人。

B.A是乙部落的人,B是甲部落的人。

C.A是甲部落的人,B所属部落不明。

D.A所属部落不明,B是乙部落的人。

E、A、B所属部落不明。

解析

B无论是甲部落的人还是乙部落的人,他都会说“我是甲部落的人”。具体的推理结构是:

如果B是甲部落的人,而甲部落的人说真话,所以,他会说:“我是甲部落的人”

如果B是乙部落的人,而乙部落的人说假话,所以,他会说:“我是甲部落的人”

B或者是甲部落的人或者是乙部落的人

他都会说:“我是甲部落的人”

既然B总会回答说:“我是甲部落的人”,所以,A也就说了真话。由A说真话,我们就可以推知:A是甲部落的人。由A说真话,A是甲部落的人,并不能推出B究竟是哪一个部落的人,因为不论B是哪一个部落的人,他都可以说“我是甲部落的人”。

所以,B所属部落不明、正确答案是C。

3.据目前所知,最硬的矿石是钻石,其次是刚玉,而一种矿石只能用与其本身一样硬度或更硬的矿石来刻痕。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项所指的矿石一定是可被刚玉刻痕的矿石?

I 这种矿石不是钻石。

II 这种矿石不是刚玉。

III 这种矿石不是像刚玉一样硬。

A.只是I。

B.只是III。

C.只是I和II。

D.只是I和III。

E.I、II和III。

解析

I 说“这种矿石不是钻石”,这种矿石就是“刚玉或非刚玉非钻石的其他矿石”,显然,无论是刚玉还是非刚玉非钻石的其他矿石,都可以被刚玉刻痕。II 说“这种矿石不是刚玉”,这种矿石就有可能是钻石,当然也就可以不被刚玉刻痕。III 说“这种矿石不是像刚玉一样硬”,钻石当然也不会像刚玉一样硬,显然,钻石不能被刚玉刻痕。所以,正确答案是A。解答此题的误区是,人们往往把“不像刚玉一样硬”理解为“不比刚玉硬”,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4.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保持自尊;一个人只有受到自己所尊敬的人的尊敬,才能保持自尊;而一个用“追星”方式来表达自己尊敬情感的人,不可能受到自己所尊敬的人的尊敬。

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题干的断定中推出?

A.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可能用“追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尊敬情感。

B.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可能接受用“追星”的方式所表达的尊敬。

C.一个人如果受到了自己所尊敬的人的尊敬;他(她)一定是个心理健康的人。

D.没有一个保持自尊的人,会尊敬十个用“追星”方式表达尊敬情感的人。

E.一个用“追星”方式表达自己尊敬情感的人,完全可以同时保持自尊。

解析

此题要问的是从题干中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题干中有三个命题,其中第一个和第三个都可以看成是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第二个是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现在令:

p表示:一个人是心理健康的人;

q表示:一个人受到自己所尊敬的人的尊敬;

r表示:一个人保持自尊;

s表示:一个用“追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尊敬情感的人。

题干中的三个命题可以分别表达为:

①如果p那么q

②只有r才q

③如果s那么非r

从上述三个命题出发可以进行如下推论:

如果q那么r(②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转换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②如果p那么r(①与④假言连锁推理)

③如果r那么非s(③假言易位推理)

④如果9那么非s(⑤与⑥假言连锁推理)

选项A即为“如果p那么非s”,所以正确答案是A

(七)GCT考试逻辑备考练习(二)

1.在塞普西路斯的一个古城蒙科云,发掘出了城市的残骸,这一残骸呈现出被地震损坏的典型特征。考古学家猜想,该城的破坏是这个地区公元365年的一次地震所致。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力地支持了考古学家的猜想?

A.经常在公元365年前后的墓穴里发现的青铜制纪念花瓶,在蒙科云城里也发现了。

B.在蒙科云城废墟里没有发现在公元365年以后铸的硬币,但是却有365年前的铸币。

C.多数现代塞普西路斯历史学家曾经提及,在公元365年前后在附近发生过地震。

D.在蒙科云城废墟中发现了公元300年至400年风格的雕塑。

2.美国授予发明者的专利数量,由1971年的56000项下降到1978年的45000项。美国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入,在1964年到达其顶峰——占GNP的3%,而在1978年只是2.2%,在这期间,研究和开发费用占GN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同一时期,西德和日本却增加了他们GNP中研究和开发费用的比重,分别增长到3.2%和1.6%。

上述信息最能支持以下哪个结论?

A.一个国家的GNP和发明数量之间有直接的关系。

B.日本和西德在1978年比美国在研究和开发方面花费了更多的钱。

C.一个国家花在研究和开发上的钱的数量,直接决定该国产生的专利数量。

D.1964至1978年间,美国研究开发费用占GNP的比重一直高于日本。

3.据卫星提供的最新气象资料表明,原先预报的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不一定出现。

以下哪项最接近于上文中气象资料所表明的含义?

A.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一定不出现。

B.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可能出现。

C.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可能不出现。

D.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出现的可能性比不出现大。

4.学校董事会决定减少员工中教师的数量。学校董事会计划首先解雇效率较低的教师,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年龄的长幼决定解雇哪些教师。

校董事会的这个决定假定了:

A.有能比较准确地判定教师效率的方法。

B.一个人的效率不会与另一个人的相同。

C.最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就是最好的教师。

D.报酬最高的教师通常是最称职的。

5.一项实验显示,那些免疫系统功能较差的人,比起那些免疫系统功能一般或较强的人,在进行心理健康的测试时记录明显较差。因此,这项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者得出结论,人的免疫系统,不仅保护人类抵御生理疾病,而且保护人类抵御心理疾病。

上述结论是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A.免疫系统功能较强的人比功能一般的人,更能抵御心理疾病。

B.患有某种心理疾病的人,一定患有某种相关的生理疾病。

C.具有较强的免疫系统功能的人,不会患心理疾病。

D.心理疾病不会引起免疫系统功能的降低。

6.公寓住户设法减少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费的努力是不明智的。因为,对于住户来说,物业管理费少交1元,为了应付因物业管理质量下降而付出的费用,很可能是3元,4元,甚至更多。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

A.目前许多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费的标准偏高。

B.目前许多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费的标准是合理的。

C.目前许多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质量是合格的。

D.物业管理部门很可能以降低服务质量来应对管理费的减少。

7.棕榈树在亚洲是一种外来树种,长期以来,它一直靠手工授粉,因此棕榈果的生产率极低。1994年,一种能有效地对棕榈花进行授粉的象鼻虫引进了亚洲,使得当年的棕榈果生产率显著提高,在有的地方甚至提高了50%以上,但是到了1998年,棕榈果的生产率却大幅度降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助于解释上述现象?

A.在1994至1998年期间,随着棕榈果产量的增加,棕榈果的价格在不断下降。

B.1998年秋季,亚洲的棕榈树林区开始出现象鼻虫的天敌赤蜂。

C.在亚洲,象鼻虫的数量在1998年比1994年增加了一倍。

D.果实产量连年不断上升会导致孕育果实的雌花无法从树木中汲取必要的营养。 

8-9基于以下题干:

张教授:据世界范围的统计显示,50年代,癌症病人的平均生存年限(即从确诊至死亡的年限)是2年,而到20世纪末,这种生存年限已升至6年。这说明,世界范围内诊治癌症的医疗水平总体上有了显著的提高。

李研究员:您的论证缺乏说服力。因为您至少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20世纪末癌症的早期确诊率较50年代有了显著的提高。

8.李研究员的反驳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A.张教授的论证所依据的统计数据是完全准确的。

B.癌症的早期确诊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年限。

C.20世纪末人类的平均寿命较50年代有了显著的提高。

D.50代以来,癌症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

9.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李研究员的反驳?

A.癌症的早期确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B.对癌症的早期确诊,是提高癌症诊治水平的重要内容和标准。

C.无论在50年代还是20世纪末,诊治癌症的医疗水平在世界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是不平衡的。

D.20世纪末癌症的发病率比50年代有显著提高。

10.并非小张既高又胖。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哪项断定必定是真的:

A.要么小张不高,要么小张不胖,二者必居其一。

B.小张既不高也不胖。

C.如果小张高,那么他一定不胖。

D.如果小张不高,他一定胖。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是B。

解析:如果B项为真,则由于在蒙科云城废墟里没有发现在公元365年以后铸的硬币,但是却有365年前的铸币,这就有力地支持了题干的猜想:该城的破坏是这个地区公元365年的一次地震所致。

2.答案是D。

解析:由题干,1964至1978年间,美国研究和开发费用占GN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也就是说,1964年的3%是最高值,1978年的2.2%是最低值,而此期间,日本的最高值是1.6%。因此,1964至1978年间,美国研究开发费用占GNP的比重一直高于日本。这正是D项断定的。

3.答案是C。

解析:对任意命题p,不必然(不一定)p=可能非p。因此,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不一定出现=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可能不出现。

4.答案是A。

解析:要解雇效率较低的教师,首先必须能依据一定的方法来较为准确地判定一个教师是否有效率。因此,A项是校董事会的决定必须假设的。

5.答案是D。

解析:要使题干的结论有说服力,D项是必须假设的,否则,如果心理疾病会引起免疫系统功能的降低,那么,免疫系统功能差很可能是心理疾病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这就会大削弱题干结论的说服力。

6.答案是D。

题干断定,管理费的减少,很可能导致物业管理质量的下降;题干没有断定,管理费的减少,必然导致物业管理质量的下降。因此,D项是题干的论证需要假设的。 

7.答案是D。

解析:D项如果为真,显然指出了棕榈果的生产率大幅度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助于解释题干的现象。B项断定亚洲的棕榈树林区开始出现象鼻虫的天敌赤蜂,这显然也能解释棕榈果的生产率为什么大幅度降低,但由于B项同时断定这种赤蜂出现在1998年秋季,因此无法对题干作出解释。

8.答案是B。

解析:张教授断定,诊治癌症的医疗水平的提高,是癌症病人的平均生存年限上升的原因。李研究员对此反驳的根据是,早期确诊率的提高也是癌症病人的平均生存年限上升的原因,而这个原因被张教授忽略了。要使李研究员的反驳成立,B项是必须假设的。否则,如果癌症的早期确诊并不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年限,那么,早期确诊率的提高不可能是癌症病人的平均生存年限上升的原因,这样,李研究员的反驳就没有根据。

9.答案是B。

解析:如果B项为真,即如果对癌症的早期确诊,是提高癌症诊治水平的重要内容和标准,那么,张教授所断定的诊治癌症的医疗水平的提高,也包括对癌症的早期确诊率的提高,这样,李研究员的议论就不能构成对张教授的反驳。

10.答案是D。

依据公式:

并非(p并且q)

=非p或者非q

=如果p,那么非q。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