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本学生考研有可能吗
对于二本的学生来说,想要考研到211、985学校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但不是不可能。
1.目前很多211、985学校的研究生都来自于本科的非重点大学,这一点从研究生的招生政策和录取情况中也可以看出。因此,二本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和认真备考,也有机会顺利考取211、985学校的研究生。
2.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准备得充分且提前规划,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同时也要注重积累实践和经验。
3.其次,对于各高校在招生时所要求的各种条件和资质都需要了解清楚并做好对应准备,包括细化目标院校的招生政策和要求、找好合适的导师、提前开展科研和学术活动等。
4.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二本的学生想考研到211、985学校的难度确实存在,而且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和时间。
5.但是,对于那些真正想追求更高学位、更好职业发展的学生而言,通过充分的准备和努力,呈现出优秀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他们仍是可以实现这一理想的。
所以,二本学生想要考研到211、985学校,还是可以去尝试的,过程可能较为漫长,但最终的结果可能也会令人满意。
(二)二本院校的学生有可能考上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吗?
当然有可能因为考研的试卷大家是统一出的,只要你的成绩比别人好,而且复旦大学还招人,你就有一定的几率能够考上复旦大学,所以并不要因为自己本科学校的出身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好而担忧自己考不上复旦大学。
答案是肯定的,有很多案例,二本学生考上名校比比皆是。这个还是要坚定自己的目标,并付出很大的努力,没有什么成功是白白捡来的,所以说,可能性是有的,具体几率的大小取决于自身。
加油!当然有可能啊,好好复习,好好备考,但是不得不说,你问出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心理已经是有答案的
兰瓦赫宁根农业大学研制出可降解生物塑料,该材料主要以植物杆茎为主,并加入土豆、玉米、小麦淀粉为辅料生产,可在土壤中被降解,不会污染土地。经本组成员查询大量资料发现其存在如下缺点:一是,因其容易被降解,而空气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和细菌会造成降解材料变质,这个问题本组成员在操作过程也证实;二是,更换频率过快。降解材料制成的快递包装箱虽可以降解,然仍为一次性快递箱,且制作降解材料也需要“强技术”。因其对可循环性这一点不符合为了设计的严谨性和适合性决定不考虑该种降解材料。
只要够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复旦大学—杜伦大学联合金融研究中心,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 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创始成员,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单位,是一所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历史沿革折叠筚路蓝缕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学学生脱离震旦,拥戴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校名撷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两句中的“复旦”二字,本义是追求光明,寓含自主办学、复兴中华之意。马相伯、严复等先后担任校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复旦学生多数参加革命军;加上经费停发,校舍又为光复军司令部占用,学校一度停办。12月中旬,校长马相伯、教务长胡敦复在无锡士绅支持下,借李瀚章大公祠为课堂,昭忠祠为宿舍,筹备复学。1905~1911年,复旦公学培养出四届高等正科 ,毕业生共57人。
1912年5月5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通告各省:大局初定,速令高等学校、专门学校开学。一时各校纷纷筹备复课,复旦则因校址无着,经费困难,束手无策。孙中山先生在听了于右任(时任临时政府交通部长)汇报后,当即决定拨补助金一万元。之后,复旦迁址徐家汇的李鸿章祠堂办学。
1913年3月1日,复旦重新开学。 3月20日,宋教仁被刺。5月3日,上海学界公祭宋教仁。复旦公学派人布置灵堂,校长李登辉、教师邵力子、蒋梅笙等在会上慷慨陈辞。不久,爆发“二月革命”,但这次革命迅速失败。复旦校董中多人逃亡国外,学校经费补助又告断绝。李登辉校长千方百计地开源节流,师生共同努力,终于使学校收支趋于平衡。在这样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养成了复旦师生团结奋斗,精打细算,讲究效率的传统。
1912~1916年,共培养大学预科毕业生十五人,中学毕业生一百五十人。其中知名的有张志让、孙越崎等人。
1913~1941年,李登辉担任校长,是复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 在他任内,复旦发展成为一所闻名全国、有特色的私立综合性大学,形成了从中学到研究院的完整办学体系。
1917年,复旦开始办理大学生本科业务,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复旦升格为大学后学生也逐步增加。
1918年,李登辉校长去南洋集资了15万,在江湾置地,即是今天复旦校园之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复旦教师邵力子当时任《民国时报》总编,所以首先接到北京方面的传真,立即告知李登辉及复旦同学,成立了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组织学生坚持罢课、罢市,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并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
折叠草创奠基1920年冬,在江湾建造校舍,至1922年落成。计有教室楼一座,名简公堂(今复旦博物馆);办公楼一座,名奕柱堂(1929年增添两翼,改作图书馆,今校史馆所在地);第一学生宿舍(抗日战争中毁于炮火,今相辉堂址)一座;教师宿舍一栋(已毁)。
1922年4月,大学部迁址江湾;中学部则留徐家汇原址,称私立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1923年,金通尹教授倡议在理科设立土木工程系,内部分为道路、桥梁、建筑等。该年秋,复旦在郭任远教授建议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院,并开始招收研究生。
1924年,复旦学生为841人,教职员58人。1928年,五卅惨案爆发,复旦学子自动组织义勇军,积极训练,准备投笔从戎。
1929年,复旦大学进行系科改组,增设新闻系、市政系、法律系、教育系,其时全校共有17个系,分属文、理、法、商四个学院。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复旦在李登辉校长主持下,召集全校师生开声讨大会,并成立军事训练委员会,加强对学生的军事训练。复旦同学在李校长的支持下,三次去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要求出兵抗日。11月20日,复旦一百多同学组织“义勇军”,参加十九路军抗日,被分配担任后勤、宣传、教育等工作。战争期间,复旦大学迁至徐家汇的附中继续上课。
1935年华北事变后,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复旦同学立即响应,到上海市政府请愿,反对华北自治。后又云集火车站准备赴南京请愿。蒋介石打电报给李登辉,李校长被迫去火车站劝阻学生,被同学们谢绝。由于国民党当局的阻扰,复旦学生自己开火车准备去南京请愿,但是铁轨又被破坏。“我们修。”同学们修复铁路后在无锡被阻拦。国民党用武力将同学押解回沪。但京沪铁路中断四天,引起了国际的重视,反响很大。
1936年3月25日凌晨,上海市军警当局包围复旦大学,并从校外宿舍逮捕学生救国会干部七人。下午,军警又冲入校内,殴打师生,学生有力反抗,将军警逐出校外。军警在校外开枪,误杀警察一人,反诬学生所为。26日上午,军警进校搜捕,结果一无所获。李登辉校长强烈抗议国民党的暴行,29日召开临时校董会,会后前往责问上海市长吴铁城。吴承认发布复旦学生枪杀警察的新闻是错误的,保证以后决不派警入校搜查。上海各界救国会也发表宣言,抗议军警围捕复旦学生。在各方面的反对和抗议下,国民党不得不将全体被捕学生释放,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下半年,李登辉校长在国民党当局的阴谋下被迫离职,吴南轩继任。吴南轩到任后,复旦爱国学生遭迫害,救亡运动被扼杀。
折叠抗战时期1937年1月8日,为了贯彻国民党最高当局把复旦大学迁出上海的意图,学校董事会召开第九次会议“拟在太湖流域另觅佳处”。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期间,民族资本家荣德生出资购买太湖边土地一千余亩,以促成复旦迁校。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这一迁校计划未能实行。
1937年,复旦大学设有文、理、法、商四学院,十六系科。附设有中学、实验中学各一所,义务小学二所。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寇侵沪,战火纷飞,复旦学生开学到校极少。不久,南京教育部派人来沪,指示复旦大学、大同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四所私立大学组成临时联合大学内迁,大同、光华因经费无着落而退出,复旦、大夏组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联大,“复旦大夏联合大学”分二部分别迁往江西、贵州。11月12日,上海沦陷。江西一部联大决定内迁贵阳与二部合并,师生长途跋涉,于12月底抵重庆。
1938年2月,复旦在重庆复课。3月,复旦、大夏两校领导人在贵州桐梓会晤,决定取消“联大”,各自在川黔两省设校。该年复旦渝校有六十多名毕业生。
1938年2月,留沪复旦复课。这年暑假,复旦沪校有55名毕业生。
1938年秋,复旦渝校陆续增设史地系、数理系、统计系、农垦专修科、园艺系、农场、茶叶组、农艺系等。
1940年5月27日,日机轰炸重庆复旦大学,罹难师生共七人。由于校舍被炸毁,学校宣告本学期暂告一段落。1940年秋,复旦渝校建立农学院。
1941年11月2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五届一次会议通过决议,复旦大学翌年起由私立改为国立,由吴南轩任校长。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进驻上海租界。李登辉宣布复旦沪校实行“三不主义”,即不向敌伪注册、不受敌伪津贴、不受敌伪干涉,三不不行,立即停办。在敌伪环伺的情况下,学校坚持不教日文。
1942年1月1日,中学部独立,改称上海市私立复旦中学(今上海市复旦中学),李登辉兼任校长。
折叠复员回沪1946年8月,复旦渝校师生回到上海。同年秋,投考学生达11000多人,录取400余人,复旦生物系设立海洋学组,是国内高校第一个海洋学专业。12月24日夜,北京大学先修班的女生沈崇被美国兵强行奸污。30日晚,复旦举行“全校学生大会”,控诉揭露驻华美军暴行,决定从12月31日起罢课三天。31日,复旦与其他各校代表开会,组成“上海市学生抗议美军暴行联合会”,并决定在1947年元旦举行全市性抗暴游行大示威。
1947年元旦,复旦同学七八百人由虹口公园经四川北路进行游行示威。下午,游行队伍在外滩与十所大专院校、十六所中学同学一起共一万余人,沿南京路进行游行示威。同日,复旦大学的33位教授,发表《正告美国政府的意见书》。这场抗议驻华美军的运动持续到三月上旬,成为蒋统区人民斗争的新高潮的标志。3月,复旦学生自治会进行改选,进步同学组成“五院联合竞选团”,反动学生组成“不谈政治竞选团”,展开了激烈的竞选活动。“五院联合竞选团”获得了压倒的胜利。学生自治会竞选一结束,复旦同学立即投入到三反运动中去。5月26日,在特务学生的指挥下,反动军警在国权路埋伏,袭击进步学生,这就是“国权路血案”。血案发生后,同学罢课,教授罢教,章益校长也多次向教育部提出辞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全市性大搜捕,全市共逮捕学生50余人。复旦同学被捕去11人,由于争议力量的努力,从7月8日开始,被捕学生陆续释放。7月5日,李登辉老校长提出了“复旦精神”的定义,他对毕业生说:“…服务、牺牲、团结,是复旦的精神,也是你们的责任!”
1947年,复旦恢复招收研究生,是年春,经济研究所成立,首届招收研究生9人。至1949年春,研究生人数达97人。1948年,复旦向教育部申请设立生物研究所,从事医药、农业、渔业等问题的科学研究,获准从1949年开始招生。
1948年底,国民党教育部暗中策划复旦迁校台湾,一千多名师生联合签名反对,这件事揭开了护校和迎接解放斗争的序幕。
1949年,为了做好护校工作,以学生为主建立了防护大队。 4月27日,上海警备司令部限令复旦大学在两天内迁入市区育才中学。国民党军队随即进入学校。5月27日,上海大部解放,复旦同学立即集合,配合人民解放军,乘汽车进入复旦校园。6月20日,学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军管会任命张志让、陈望道担任校务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该年学校设有文、理、法、商、农五个学院20多个系(科)和经济、生物两个研究所。郭沫若、邹韬奋、老舍、竺可桢、马寅初等学者曾到校演讲或任教。
折叠跨越腾飞1950年,复旦大学的海洋学组并入山东大学,暨南大学的文、法、商三院,同济大学的文、法两院,以及浙江大学、国立英士大学的部分系科并入复旦大学。
1951年,应陈望道校长之请,毛泽东主席为复旦亲笔题写了校名。
1952年2月,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成立,李正文任书记。1952年秋,复旦大学的法学院、商学院、农学院调出,分别参与成立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和沈阳农学院;而华东地区的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上海学院、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等高校的文、理科有关院系并入复旦大学,是年复旦不仅大大加强了基础学科的实力,也集中了江、浙、皖、沪地区一批优秀人才,如:苏步青、陈建功、谈家桢、卢鹤绂等教授,均是在院系调整中进复旦的,成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全国重镇,奠定了后50年学科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师资基础,在解放初期享有“江南第一学府”的美誉。
1956年,复旦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五六十年代,杨西光、王零领导的学校党委支持校长陈望道狠抓教学质量,发挥老专家、老教授的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系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期间,复旦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都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有特色的学科高原。1949~1966年,复旦培养的学生中有70余人日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个人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三。
1958年“大跃进”,复旦大学理科新建了计算数学、力学、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无线电电子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新专业。此前,文科重建了法律系、哲学系。这些新专业的创建,标志着复旦开始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综合大学之路。
1959年,复旦大学被列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1966~1976年,复旦大学成为“文革”重灾区,教学科研受到重创。
1977年,复旦恢复招收本科生,次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78年,苏步青出任校长、党委委员,夏征农出任党委第一书记,进行了一系列拨乱反正工作,同时倡导民主办校,推动思想解放运动。
1984年,复旦大学成立研究生院。同年,再次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0所高校之一。
1993年2月,复旦大学提出了“追求优质,争创一流,明确复旦作为高校国家队的坐标位置”的发展大计,并逐步确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奋斗目标。
1994年,复旦大学通过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
1995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复旦大学题词:“面向新世纪,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
1999年,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签定共建复旦大学的协议,复旦成为“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
2000年4月27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创建于1927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建院时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1932年改称国立上海医学院,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1995年通过211工程预审。)
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贺信中称复旦大学是“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加校庆大会并致词。国家邮政总局发行复旦百年校庆纪念邮票,这是继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后中国第二次为一所大学百年校庆发行邮票。
2006年,“复旦”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2007年,“复旦”商标(包括“复旦”二字和图形标识)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教育类),复旦因此成为继清华大学之后,中国第二所获此殊荣的高校。
2009年,复旦入选国家“珠峰计划”。2016年9月29日,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揭牌,系复旦上海本部之外的首个院区。
2017年9月,复旦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三)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有可能考上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吗?
有可能考上,但是考上的可能性极低,如果说这个考生之所以高考只考上了一个普通二本学校是因为考试时出了意外,阴沟里翻船;但由于进入了普通二本学校,这个学校的师资水平、学校的学术氛围、学生学习氛围、相应的实验室条件等等,会影响到后来的知识和能力发展。而清华大学每年大量招收好学校的推免生,留下的考试名额极少,而这又是大量如你一样的学霸竞争的独木桥。你想想情况会如何?可想而知。祝你如愿啊
普通二本的学生是有可能考上清华北大的研究生的呀,因为清华北大的研究生招生简章里面也没有说要去除掉二本的报考考生
一般来说是不可能的。如果他真的能考上的话,那真的是奇迹啊,当然,我们也不能肯定的说这种奇迹不可能出现,如果这个人真的很聪明,当初是因为没有好好读书,才导致自己考上一个二本,然后现在他懂事了,能够非常的努力拼搏。还是有可能的
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能考上清华北大研究生,因为他们在二本学校读书时,用力是可以考上的
有可能,但是需要足够强大的实力。你要给老师们选择你,而不是选择985211或者本校学生的理由。
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也是有可能考上清华北大的研究生。研究生(Postgraduate)是国民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
我国研究生培养单位主要包括三类:1、高等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
2、科研院所,如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
3、转制科研院所,如钢铁研究总院,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等。
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培养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之一。(四)二本本科毕业,研究生211去内蒙古呼市的一所一本二本都有的大学当老师可能吗?要是再考到博呢?
不太可能,一般都要博士了当辅导员或非教学岗位是有可能的,基本上硕士研究生就可以了。但如果是教学岗位,除非是紧缺专业,或者用人学校里有特别硬的关系,否则,一般是不太可能的,基本上要求达到博士研究生学历才可以任教的。
(五)一个普通二本学校的学生,有可能考上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之类的)的研究生吗
肯定可以的。我们的学校也是二本,但是每年都有好多学长学姐考入北大,人大的。今年我们专业就有学姐跨专业考入了北大。
大四的话应该是主攻英语阅读,政治和专业课{有的专业有数学},说起考研其实一般都是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的。
英语:做历年阅读真题,多做几遍,辅导班的老师说甚至达到会背的地步,弄清出题老师的出题思路。平时背背新概念3,再就是积累单词量。
政治从10份开始应该不会太晚,毕竟都学过的,做任汝芬的序列,依靠课本,打牢基础。
专业课根据自己的专业去复习。我也是二本学校的学生,我也准备考北京的名校,祝君好运,祝我们都好运!
考上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之类的)的研究生,和毕业学校的水平是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必要条件。
一般大学的毕业生是有可能考上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之类的)的研究生的。本人的一个同事毕业于福建的一般大学,几年前就考上了中科院数学所的数学专业研究生,已经博士毕业。
现在来说,也能的,一是要看你的专业是什么,还要看你的初试成绩,也就是用功程度了,我同学就二本的,就考的人大,哲学系刚毕业。可以的,用功吧,祝你成功@@@@还有公共课和英语也要好啊
一般来讲,考研学校的选择,要比自己上的大学高一个档次,这样是比较合理的,而且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呵呵,二本里的二流二本,考上中科院的都有。加油!当然有可能,本2的考研是考得最好的。本一的想着被保送或者找好工作,本2的才是踏踏实实学习的。具体该怎么做,现在回答只能给一个大体的方向,因为无法说得太具体。
到大三的时候再真正开始着手准备。不要4年别的不想光想考研了,认真对待大学生活最重要。这或许是高考失利后的强烈想法,但是不要太想着考研。
建议就是大一大二的时候好好学习英语,如果学数学那么数学也要好好学。考研英语和数学是公共课,所以大一大二学好了对考研复习时候有好处。
可以试着了解一下人民大学,去学校的研究生院看看就行,对学校有具体的了解,比如某个专业的报考人数,录取人数,保送人数等等信息,不需太多关注。只为增强自己的决心。
大二的时候如果开的专业课和考研的专业课课程相同,那么一定要好好学,道理还是一样的。
到了大三上学期就要真正开始了解考研,我想到时候学校也会有很多宣传的,社会上的也有很多。这时候可以开始着手复习,但是不要耽误自己的主课。
大三下学期就不一样的,几乎要保证每天都要学习,直到考研之前。
所以说,现在不必关注太多,好好规划大学生活,对考研有些了解就可以,学好英语数学,大三再开始。
(六)二本学校自己考国外的研究生的可能性?考研还是出国?现在这个社会出国还有意义吗?
可能性百分之百 ,二本出国必须的可以 还有专科就出国的了 出国的意义在于你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独特的外国文化
如果出国都没有意义了 留在国内的意义又何在 出去见识见识总归是好的 还有国外的硕士不是考的 而且花费跟国内自费硕士差不多1,可能性是百分百,这我同意,你要不挑学校,怎么着都可以出国读研。
2,你的情况个人觉得考研更好,而且要考211工程及以上的好大学,不然这研究生就没必要读了。至于出国,现在你找工作HR一般都会问本科学校的,加上二本出国去个特别好的学校难度相当大,一般的学校回国来知名度、认可度又有限,还不如国内考个好大学的研。
3,出国有意义,我认为对于几种人有意义,比如你本科学校就很好,清北复交等等国内的985这些高校,出国都是去美国英国最好的一批大学,什么牛津剑桥MIT等的毕业了,自己的学历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个人是很大的升值;第二种是家里有关系有人脉给你联系找到好工作,就是缺个名校和学历的光环,出个国拿个研究生的洋文凭回来,直接上位,不刚合适吗
(七)二本学校自己考国外的研究生的可能性?考研还是出国?现在这个社会出国还有意义吗?
可能性百分之百 ,二本出国必须的可以 还有专科就出国的了 出国的意义在于你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独特的外国文化
如果出国都没有意义了 留在国内的意义又何在 出去见识见识总归是好的 还有国外的硕士不是考的 而且花费跟国内自费硕士差不多1,可能性是百分百,这我同意,你要不挑学校,怎么着都可以出国读研。
2,你的情况个人觉得考研更好,而且要考211工程及以上的好大学,不然这研究生就没必要读了。至于出国,现在你找工作HR一般都会问本科学校的,加上二本出国去个特别好的学校难度相当大,一般的学校回国来知名度、认可度又有限,还不如国内考个好大学的研。
3,出国有意义,我认为对于几种人有意义,比如你本科学校就很好,清北复交等等国内的985这些高校,出国都是去美国英国最好的一批大学,什么牛津剑桥MIT等的毕业了,自己的学历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个人是很大的升值;第二种是家里有关系有人脉给你联系找到好工作,就是缺个名校和学历的光环,出个国拿个研究生的洋文凭回来,直接上位,不刚合适吗
(八)二本学校自己考国外的研究生的可能性?考研还是出国?现在这个社会出国还有意义吗?
可能性百分之百 ,二本出国必须的可以 还有专科就出国的了 出国的意义在于你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独特的外国文化
如果出国都没有意义了 留在国内的意义又何在 出去见识见识总归是好的 还有国外的硕士不是考的 而且花费跟国内自费硕士差不多1,可能性是百分百,这我同意,你要不挑学校,怎么着都可以出国读研。
2,你的情况个人觉得考研更好,而且要考211工程及以上的好大学,不然这研究生就没必要读了。至于出国,现在你找工作HR一般都会问本科学校的,加上二本出国去个特别好的学校难度相当大,一般的学校回国来知名度、认可度又有限,还不如国内考个好大学的研。
3,出国有意义,我认为对于几种人有意义,比如你本科学校就很好,清北复交等等国内的985这些高校,出国都是去美国英国最好的一批大学,什么牛津剑桥MIT等的毕业了,自己的学历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个人是很大的升值;第二种是家里有关系有人脉给你联系找到好工作,就是缺个名校和学历的光环,出个国拿个研究生的洋文凭回来,直接上位,不刚合适吗
(九)二本学校自己考国外的研究生的可能性?考研还是出国?现在这个社会出国还有意义吗?
可能性百分之百 ,二本出国必须的可以 还有专科就出国的了 出国的意义在于你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独特的外国文化
如果出国都没有意义了 留在国内的意义又何在 出去见识见识总归是好的 还有国外的硕士不是考的 而且花费跟国内自费硕士差不多1,可能性是百分百,这我同意,你要不挑学校,怎么着都可以出国读研。
2,你的情况个人觉得考研更好,而且要考211工程及以上的好大学,不然这研究生就没必要读了。至于出国,现在你找工作HR一般都会问本科学校的,加上二本出国去个特别好的学校难度相当大,一般的学校回国来知名度、认可度又有限,还不如国内考个好大学的研。
3,出国有意义,我认为对于几种人有意义,比如你本科学校就很好,清北复交等等国内的985这些高校,出国都是去美国英国最好的一批大学,什么牛津剑桥MIT等的毕业了,自己的学历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个人是很大的升值;第二种是家里有关系有人脉给你联系找到好工作,就是缺个名校和学历的光环,出个国拿个研究生的洋文凭回来,直接上位,不刚合适吗
(十)二本学校自己考国外的研究生的可能性?考研还是出国?现在这个社会出国还有意义吗?
可能性百分之百 ,二本出国必须的可以 还有专科就出国的了 出国的意义在于你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独特的外国文化
如果出国都没有意义了 留在国内的意义又何在 出去见识见识总归是好的 还有国外的硕士不是考的 而且花费跟国内自费硕士差不多1,可能性是百分百,这我同意,你要不挑学校,怎么着都可以出国读研。
2,你的情况个人觉得考研更好,而且要考211工程及以上的好大学,不然这研究生就没必要读了。至于出国,现在你找工作HR一般都会问本科学校的,加上二本出国去个特别好的学校难度相当大,一般的学校回国来知名度、认可度又有限,还不如国内考个好大学的研。
3,出国有意义,我认为对于几种人有意义,比如你本科学校就很好,清北复交等等国内的985这些高校,出国都是去美国英国最好的一批大学,什么牛津剑桥MIT等的毕业了,自己的学历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个人是很大的升值;第二种是家里有关系有人脉给你联系找到好工作,就是缺个名校和学历的光环,出个国拿个研究生的洋文凭回来,直接上位,不刚合适吗